福斯特教授在学术上是个纯粹的学者,对于能提出深刻问题的年轻人颇为欣赏,在轻松的咖啡氛围中,往往会透露一些关键思路。
这些碎片化的、非正式的信息,通过“园丁”和丽莎·王两条线汇集起来,再经由叶雨泽组织的团队进行整合、分析、验证,逐渐拼凑出“光合作用优化引擎”的技术路径图。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拼图。
但每多一块拼图,离终极目标就更近一步。
军垦种业的团队根据这些情报,已经在国内开始了平行的、验证性的实验,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令人振奋的进展。
就在“普罗米修斯”计划稳步推进时,之前的隐患开始显现。
阿格西生物科技公司并未完全放弃怀疑。
他们通过一些非公开的专利分析发现,军垦种业近期的几项核心专利,其理论突破点与几年前米国几家顶尖实验室发表的某些基础研究论文存在高度的“巧合性”。
而这些论文的主要参与者或相关人,或多或少都与叶雨泽的农场存在交集(如丽莎·王是其中一篇论文的第三作者,拉杰·帕特尔曾在相关研讨会上做过报告)。
更糟糕的是,拉杰·帕特尔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偶然遇到了他在孟山都的前同事,对方如今在阿格西工作。
闲谈中,对方提及阿格西正在调查技术泄露问题,并隐晦地提到了拉杰现在合作的“华夏背景农场”。
拉杰回来后,情绪明显不对,再次向叶雨泽提出了质疑,这次他的态度更加强硬。
叶雨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知道,对手已经摸到了门边。同时,丽莎·王的签证即将到期,面临是否续签的问题,这也增加了不确定性。
“雨泽,风声紧了,咱们是不是该收网了?”杨革勇担忧地问。
“还差最后一把火!”叶雨泽眼神坚定,“‘光合作用优化’的核心密钥我们快要拿到了!现在撤,前功尽弃。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在风暴真正来临之前,把最重要的东西送出去!”
叶雨泽决定兵行险着。他启动了一个备用的紧急传输通道,准备将截至目前关于“光合作用优化”的所有整合情报,一次性打包传回国内。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安排丽莎·王、拉杰等人可能的撤离路线,并清理农场内部可能留下的痕迹。
最后的传输时刻到了。叶雨泽选择了一个看似最不设防的时机——农场举办大型“西部牛仔烧烤之夜”,游客、员工、甚至周边居民都聚集在一起,人声鼎沸,网络流量激增。
数据被分割成无数碎片,利用现场开放的Wi-Fi网络(经过特殊加固和伪装),混杂在游客们上传视频、照片的海量数据流中,流向多个中转服务器,最终指向国内。
就在数据传输到最关键部分时,农场外围出现了几辆没有任何标记的黑色SUV。阿格西公司的人,可能还联合了某些官方力量,终于采取了行动。
杨革勇早已布下眼线,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他们来了!”他通过对讲机低吼。
叶雨泽临危不乱,启动了“金蝉脱壳”计划。农场瞬间灯火通明,音响开到最大,播放起激昂的西部牛仔音乐。
预先安排好的“节目”上演——几十个穿着牛仔服、戴着面具的员工和志愿者,骑着农场饲养的马匹(和一些租来的),开始了一场混乱而喧闹的“夜间骑马游行”,巧妙地冲散了对方的包围圈,制造了极大的混乱。
在混乱的掩护下,最后的数据包顺利发送完毕。
丽莎·王被迅速带上另一辆准备已久的车,送往机场,她将“如期”回国探亲。
拉杰·帕特尔则被叶雨泽亲自拦住,叶雨泽将一部分真实的、关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计划资料塞给他,恳切地说:
“拉杰,记住我们的初衷。这里不安全了,但我希望你相信,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叶雨泽最后的“真诚”,拉杰心情复杂,但选择了沉默和配合。
当调查人员突破“狂欢”的人群,进入农场核心区时,他们只看到叶雨泽和杨革勇正满头大汗地指挥着“维持秩序”。
抱怨着“不知道哪个混蛋搞的恶作剧”。对秘密实验室的突击检查,也只发现了一些完全合法、用于普通育种的设备和材料。
那些最核心的基因编辑仪器和组织培养样本,早已被杨革勇利用农场复杂的排水系统和不为人知的地下储藏室转移或销毁了。
调查无功而返。缺乏直接证据,加上农场旅游业务带来的当地影响和就业,使得对方无法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数月后,华夏。
军垦种业在京城召开了一场轰动全球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在“光合作用增效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并以此为核心,推出了新一代“丰稷”系列作物种子,预计可大幅提升粮食产量。
发布会上,军垦种业的首席科学家(其中一位,正是当年以访问学者身份派出的“园丁”)自信地介绍着技术细节,回答着来自全球媒体的提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国军垦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国军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