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位负责人也纷纷围上来,看着满棚子精神抖擞、绒毛油亮、叽叽喳喳活力十足的小鸡崽,个个喜上眉梢。
他们都是行家里手,一眼就能看出这批鸡苗的健康程度和品种优势远非市面上那些常见的货色可比。
李场长搓着手,语气带着急切和诚恳:“富贵兄弟,不瞒你说,年前咱们说好的,我们几家,每家先要五百只。”
“这价格你定的是十块一只,我们当时还琢磨着是不是有点贵……”
“嘿嘿,可现在一看,值!太值了!”
“这品相,这精神头,拿到市面上去,别说十块,就是十五、二十也有人抢破头!”
他这话可不是奉承。
这年头,普通肉鸡苗也就块儿八毛一只,好点的蛋鸡苗两三块顶天了。
陈凌这十块钱的定价,在这个时候绝对是天价。
但陈凌心里有数,他这些鸡是用了洞天灵水潜移默化改良过的,抗病力强、长得快、肉质鲜美,下蛋也又大又勤,属于优良品种。
他本就没打算大规模外卖,只是碍于情面和一些合作约定,才匀出一些。
这就是闲来没事养着玩的,没真想靠这个赚大钱。
再说了,他要计较这些,这种优良品种外传的事,别说每只十块钱了,定每只五十块钱,也有人要的。
每只十块钱这个价,懂行的人只觉得捡了便宜。
引进优良品种的事,要价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陈凌心里门清,便笑着摆摆手:“价钱就按说好的,十块就十块。我陈富贵说话算话。”
他指了指暖棚里活蹦乱跳的鸡苗:“苗都在这里了,数绝对够你们几家分的。”
“都是这几天刚能离窝的好苗子,壮实得很,回去稍微注意点保温,成活率九成五以上我敢打包票!”
老周几人喜不自胜,连连道谢。
老李却眼珠一转,凑近些压低声音:“富贵兄弟,你看……这苗这么好,五百只实在有点不够铺摊子啊……能不能,再多匀点给我们?”
“价钱好商量,十二块!不,十五块一只也行!”
另外两人也立刻眼巴巴地望过来,显然都有此意。
旁边另一位姓王的负责人赶紧接话:“是啊,富贵兄弟,只要你开口,哪怕二十块一只呢,我们绝不还价!……就是这数量上能不能再多匀点给我们?”
“五百只实在不够塞牙缝啊!我那边新扩了两个大棚,眼巴巴等着呢!”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陈凌闻言,笑着摇摇头,态度却很坚决:“各位老哥,不是我不肯多卖。实在是家里就这点种蛋,孵出来也就这些。”
“开春事多,山里村里一堆活儿,我们也没工夫再弄第二批。”
“说好的每家五百只就是五百只,咱们按约定来。再多,真没有了。”
见陈凌态度明确,加钱也没有更多了,几人虽然遗憾,但也知道强求不得。
能拿到这五百只精品鸡苗,已经算是开了个好局。
老周立刻拍板:“成!就五百只!富贵兄弟讲究!那我们这就点钱!”
说着,几人就从随身带的黑色人造革皮包里,掏出一沓沓用牛皮纸带捆得结结实实的百元大钞。
十元一张,五百只就是五千块,每家五千,几家加起来,厚厚好几沓钞票,就在这充满鸡粪和饲料味的暖棚里,完成了交接。
陈凌也没细数,随手把钱塞进一个旧帆布包里,显得很是随意,这份大气又让几位负责人高看一眼。
“钱货两清。各位老哥,鸡苗你们现在就可以安排人抓走。”
“笼子、运输车都得你们自己准备。我这边人手也紧,今天村里搬家,实在抽不出人帮忙了。”
陈凌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哪能再麻烦你!”
老周连忙应承:“我们这就去县里货运站找车,小方老板是你们村的女婿,我们订过他的车,常有联系,他说好帮忙找些工人来抓鸡入笼!”
几人风风火火地走了。
陈凌站在暖棚口,看着里面叽叽喳喳的小生命,笑了笑。
这点“副业”收入,对他如今的身家来说不算什么,但看到自己搞出来的成果被认可,心情总归是愉快的。
没过太久,小绵羊就亲自带着两辆带篷的轻卡来了,他还真有点本事。
更让陈凌觉得好笑的是,跟在车后面跑来的一群临时工,居然是杰克逊那几个洋鬼子!
原来老周他们急着抓鸡,在县城一时半会儿没找到足够多的闲散劳力,正好碰上无所事事又迫切想讨好陈凌、以便央求他进山救人的杰克逊一行人。
听说要给陈凌干活,这几个洋鬼子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来了,工钱都没细问。
于是,暖棚里很快就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象:
一群金发碧眼、人高马大的洋人,笨手笨脚却又异常认真地在满是鸡毛和灰尘的暖棚里扑腾着抓小鸡。
他们学着旁边中国工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叽叽乱叫的小鸡捧起来,轻轻放进竹编的鸡笼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1995小农庄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的1995小农庄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