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小盘,你搭建的这一套民居,怎么它所拥有的天井那么狭小啊?”
天井狭小,这是皖南民居不同于BJ四合院的另外一个非常显着的特征。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一句话在园冶还活着的那个年代是非常有名的。看过了AH黄山,甚至于都不再稀罕去攀登五岳,由此可见AH黄山究竟有多么的出名。
从旅游这个角度来说,拥有这样一座绮丽的山自然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对于依靠农耕文明存活的古人而言,遍地都是山地或者丘陵,可就不是什么美妙的事情了。
园冶的家乡虽然并不位于HS市,但是她也是出生在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区。自打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离开家乡,每一天出门都肯定要翻山,园冶就算是生活在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的现代,也依旧还是不得不承认,每天气喘吁吁地爬陡坡上学真的很烦人。
HS市的地形和BJ不一样,才没有那么多四平八稳的大平地。想要能够保证足够多的耕地,从而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都不容易,更不要奢望像老BJ城一样,把整个城区都建造在宽广的大平地上,徽州的民居在土地那么紧张的状况下怎么可能会把自己家的院落修成一个大天井?
相比起宽敞明亮的BJ四合院,皖南明居所拥有的天井,真的可以说是非常的狭小,不管是采光还是通风,后者的实际效果都始终没有办法和前者相提并论,但是,虽然出现如此明显的不足,徽州民居在细节体现上却要比BJ的普通四合院更加具有审美优势。
从唐朝开始计算,一直到封建王朝被推翻为止,全中国历朝历代的所有科举考试全部都加起来,当地百姓考得状元数最多的,要数苏州。虽然比不上被称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和杭州,但是不管怎么说也属于江南一带,徽州自古以来便文风鼎盛,不像云南以及海南一样,被很多人视之为被蛮夷统治的蛮荒之地。
由于整个徽州的地理条件限制,当地居民想要通过在家务农的方式养活整个庞大的家族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在中国的人口还没有提升起来之前,这样一点数量不大的耕地也许能够养活一部分人,可是伴随着人口的繁衍,徽州地区变得越来越人口稠密。
想要读书当官,拼不过苏州还有杭州的人,想要在家种地,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耕地可以使用,老百姓不想在家里面活活被饿死,自然也就只能够想尽一切办法求生存。而也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名鼎鼎的徽商队伍出现了。
虽然是因为生计的原故而不得不被迫背井离乡,但是却也因为同乡、同宗的关系而在外出经商的过程当中相互扶持,这些在外面把生意经营得不错的徽商彼此之间相互帮扶,很快就让家乡的不少家族达到了小康水平。
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自然能够拥有更多的生活预算花费在房屋建设以及装饰上,这些走南闯北在外面开阔了眼界的商人,又见识到了外面的好多东西,非常自然地把自己的审美水准提升了起来。
于是,在本来就有耕读传统作为底蕴的状况下,这些富裕起来了的徽州人,很快就把自己家建设得精巧别致。
当然没有办法和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以及园林相提并论,但是相比起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都非常朴素的BJ四合院,真的可以说是美美美,皖南民居在精巧的同时还透露出了一种拥有文化底蕴的雅致,绝对不是那种忽然之间发家的暴发户,才会体现出来的粗俗与低级。
由于房屋所拥有的占地面积有限的关系,所以想要拥有一个非常宽敞的大院子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徽州民居为了能够在这样不利的地形条件上拥有足够多的使用面积,采用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建起来的居民楼最为常用的方式——平面上不行那么我们就往上面找空间。
因此,相比起不过只拥有一层楼的BJ四合院,徽州民居大多拥有两层楼。
且,考虑到前后左右的四座房屋彼此之间互不相连的话,那么建造耳房的那四个位置,即整个院落所拥有的四个角落处肯定会出现空间上的浪费,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盘活整个室内空间,皖南民居选择像土楼一般保证前后左右四座建筑完全融为一体,能够借助一条环状走廊,就直接把前后左右的四座房子全部都走上一遍。
从半空中向下俯瞰具备“回”字形的结构,皖南民居相比起形制较为统一的BJ四合院,甚至于还拥有三合院这样的建筑模式。
留住了位于北方的正房,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厢房,反而把位于南边背对着阳光的倒座房直接就给取缔掉了,这样只拥有三侧的建筑物围拢在一起的院落,就是所谓的三合院。
选择把左右两侧屋子面朝南方的那一面山墙连接在一起,从而直接构成一堵完整的墙壁,这样一堵墙代替了并不存在的第四个方位的建筑物,保证了三面建筑物所围拢出来的小小院落拥有了独立的空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死也不离老本行请大家收藏:(m.zjsw.org)死也不离老本行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