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只有礼部和少数官员觉得不妥,毕竟张居正虽然这次病倒遭了老罪,可终究是无功不受禄,不该给封赏的。
如果觉得张居正辛苦,赏赐些宝物就行了,哪有这么升官的,现在三衔都封到顶了,以后怎么办?
不过这事儿是宫里贵人主导的,其他人,就算内阁阁臣都不好说话。
不管是魏广德还是张四维,亦或者申时行,这时候要是出来反对,闹不好就被传出嫉贤妒能,看不得首辅劳苦功高受赏。
而此时的张府也是中门大开,一副喜气洋洋的。
已经有内侍先行一步知会了张家,还从姚旷手里接到五个银宝,这可把小内似乐坏了。
五两银子,他在宫里干一年,拿到的月例银子也没这么多的。
张家各处都有下人洒扫,还准备好接旨的香炉案几,而张家人也都在沐浴更衣,换上簇新朝服。
只要张家几个当家人才知道,这边接旨后,张居正就要去宫里谢恩,随后就是递交请辞奏疏。
官儿做到这个份上,张居正已经不敢继续留在京城了。
在他眼里,这或许就是宫里给的某种暗示。
而在内阁,魏广德送走梁梦龙后,和张四维、申时行闲聊两句,大家就告辞回各自值房处理奏疏。
当然,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
魏广德已经书写了一道奏疏,几人都看过后,附上郑洛的奏疏,差人送往乾清宫。
这事儿,终究上不得台面,阁臣送过去,有失体统。
因为这次大明没有和蒙古撕破脸,就维持住了大明在蒙古的影响力,直接削弱了顺义王可以掌控的力量,这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而结果是大明赢了。
甚至在张四维、申时行心里,还种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蒙古大汗或许也是外强中干,他并没有实力敢对大明采取行动。
要知道,草原民族饮马中原,前提就是倾尽全力。
而现在蒙古内部意见明显分裂,只要大明坚定支持三娘子,蒙古内部就很难统一思想。
不能统一思想,必然就无法倾尽全力。
有了三娘子这个蒙奸的帮助,大明在面对顺义王提出来的一些过线要求的时候,似乎也可以理直气壮的拒绝,而不必如早前那般思来想去难以决断。
就在魏广德沉浸入如山的案牍之中时,芦布的身影悄然出现在值房门口,随后走到魏广德书案前,小声唤道:‘老爷。’
“何事?”
魏广德正在书写票拟,手中毛笔不停,头也不抬问道。
“张阁老......张首辅带着四个儿子进宫了。”
芦布这才小声说道。
“今天旨意发下去了,张阁老入宫谢恩也是对的。”
其实这些谢恩的事儿,不一定非要亲自来,特别是对张居正这样久病初愈的人来说。
写一份谢恩的奏疏,派个儿子送进宫里来就可以了。
魏广德这时候已经完成票拟,放下笔,坐在那里没有动。
刚写好的票拟,还得稍微等等,干了才能夹在奏疏里,不然字就会被弄花了。
污了奏疏,大小也是个过失。
“他亲自来了,还带着四个儿子。”
魏广德这时候才喃喃道。
“是啊,听看到的人说张阁老看样子身体已经恢复了,只是比之前瘦削了许多,可能还需要一段日子养养才能恢复。”
芦布以为魏广德刚才没听仔细,急忙又说道。
“你去打听消息,看看他进宫里到底说了什么?”
魏广德能看出宫里这次的升官暗藏玄机,张居正应该也是能看出来的。
想到之前他在病榻前和张居正的对话,当时他听进去了,但却没下定决心,应该还是放不下吧。
不知道接了这份旨意后,他是否依旧坚持。
芦布出去打探消息去了,魏广德也没有批阅奏疏的心思,就坐在那里发呆。
而此时的慈宁宫里,上面坐着陈太后和李太后,万历皇帝这会儿也只能站在一边。
这会儿,李太后就正在劝说首辅张居正。
“元辅啊,我看着你身体已经病愈,不如就先休息一段时间将养身体即可,没必要致仕回乡吧。”
“是啊,张师傅,你就先在府里再歇上一阵子,内阁事务还有魏师傅在看着。
等你身体将养好了再回来。”
万历皇帝这会儿还没有对张居正有成见,还是很尊敬他这个张师傅的,自然是真心舍不得他走。
再说,朝中事务,他已经习惯了张居正给他把关,做事才安心。
虽然这段时间魏广德处理政务也没出问题,可终究张居正还在那里,做事心里踏实。
“太后,陛下,臣这一病,虽然现在有所好转,可太医也说了,已经累不得,也就是说不能再为朝廷出力了。
这次病情凶险,差点都回不去了,所以老臣才斗胆请太后、陛下开恩,让臣荣归故里。
自从嘉靖三十六年回京城,臣只在几年前匆匆回乡安葬父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zjsw.org)隆万盛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