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蔡邕家后,刘璋想通了一件事。
河东卫家也是大世家,为什么对蔡邕的藏书情有独钟。
其中涉及到了东汉的官员选拔制度问题。
西汉时期官员的选拔往往选的是学术水平极高的儒士,这就导致这些大儒做学问行,但当官的能力就不足。
朝廷想要的是能办事的官吏,这样一来,士大夫和朝廷的之间出现了极大的矛盾,才会出现王莽篡汉的事情。
光武帝刘秀中兴之后,汲取了这个教训。
也推崇儒士的地位,但儒士想要当官,学术地位不是最重要是。
能不能胜任官吏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这和后世八股取士是一个道理,首先要在五经里面精通一门,再被察举制推举为官,还要经过一个试用期。
试用期结束以后,经过上官的考核才能继续当官,要是你只有学术名声而没有能力,也是不能继续当官的。
这样一来,改变了整个东汉官场的格局。
各地门阀世家都钻研速成的经学,蔡邕家是儒学世家,家里面的藏书自然也有速成的经学。
把蔡邕家的经学拿到手可以让家里面有更多的人走上仕途,几代人以后,底蕴自然更加深厚。
“打的一手好算盘。”
刘璋心中冷笑,你们还在做着当官的美梦,岂不知几年以后,这个时代将战火纷飞,多少家族都将灰飞烟灭。
不过卫仲道倒是给刘璋提了个醒,书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好自己的二哥就是负责皇家藏书的,可以把宫里的书都复制一份送回益州。
大量的书籍在手,再慢慢培养自己境内的读书人,若干年后,也不必担心人才凋零。
刘璋往司隶校尉营走的时候,此时张东也带着一名年轻人赶到了这里。
“将军,主公可在。”
张东没见过黄忠,也没有介绍自己的身份,从怀里拿出代表身份的令牌给黄忠看。
黄忠结果令牌后知道是是自己人,他们的主公只有一个,就是刘璋。
“主公稍后就来,先随我到营中吧。”
黄忠看了张东一眼就移开了目光,又看向了身边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自然是太史慈,黄忠没有因为面前人的年轻而产生轻视。
面前的年轻人身长七尺七寸,一双手修长有力,身背长弓,腰间跨剑,一看就不好惹。
“如此良才是来投效主公的吗?”
黄忠对刘璋自然很忠心,心里想的是自己主公手下的人才越多越好。
“里面请。”
黄忠把他们请到营地里面,又督促其他人训练了。
司隶校尉营现在分为两部分,一侧是刘璋嫡系部队背嵬军驻军。
一侧就是那些新来的士兵,也就是被刘璋称之为文艺兵呆的地方。
这些天可把黄总忙坏了,不仅要安排背嵬军的日常训练,还要督促文艺兵战舞的训练。
黄忠看到刚才那年轻人不错,可以让他接替自己跟背嵬军一块训练,自己也可以没事偷偷懒。
张东和太史慈来到了一间宽敞的屋子,屋子是刘璋平时待客用的,平时不会放什么东西,今日典韦的双戟刚从益州送过来,就摆在屋中。
这双戟是刚锻造出来的,开了锋刃,散发着阵阵寒气。
“好戟。”
见到这一双段戟,太史慈挪不动眼睛了,英雄都是喜欢神兵利器、宝马良驹的,他自然也不例外。
太史慈也是用戟的高手,此时见到这么一对神兵利器,忍不住将戟拿在手中。
“刷刷刷。”
太史慈拿着双戟在原地比划着招式,这屋中地方宽敞,足够给他施展的空间。
看到太史慈挥舞双戟时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张东心里自然更加高兴,太史慈越厉害,主公越会重赏于他。
“今天给你打造的兵器已经送到,你试试是否趁手。”
外这时外面传来说话的声音,正是刘璋领着典韦来了。
二人进到屋中的时候愣住了,张东刘璋是认识的,旁边的小将却是不认识。
黄忠见到张东的令牌后以为他们早就约好,没有提前说,所以刘璋也没收到张东带着太史慈过来的消息。
也不怪张东,他是怕夜长梦多,带着太史慈火速敢来洛阳。
见到自己的主公来了,张东先打了一声招呼,
“见过主公。”
刚想介绍身旁人的身份,刘璋摆手制止了。
看见面前的张东,刘璋大概猜出旁边拿着双戟的年轻人是什么身份了。
“观其英气勃发,与众不同,是你信中提到那智送奏章的太史子义吧。”
被当面夸奖,太史慈还有些不适应。
他没想到前几日刚发的事情,眼前的人都能知道。
“当不得如此夸奖。”
年纪轻轻,不骄不躁,这是刘璋对太史慈的第一印象。
拿着双戟丝毫没有费力,武力值想来也不错。
“甚好,甚好,我对子义日思夜想久矣,今日总算得偿所愿,哈哈哈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