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的骚扰一下赵军,却不曾深入追击,就这样又过了七八日,赵军和梁军相安无事。
时间已经来到了大照宣和四年七月初三,距离赵国开始北伐,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
……
汴京,由于消息不通的缘故,楚王这边的战报还没有送到东京汴梁。
反倒是咱们写作文的小蔡相公写的很勤快,每天都是事无巨细的打着自己的小报告,然后勤快的给官家送上了自己的问候。
对于大军被困在前线,不得寸进的事情,咱们小蔡相公表达到自己的忧郁,他对于第一天的血战记忆犹深,然后狠狠地吹嘘了一把对方的国朝名将,突出了自己这边的困难。
然后希望官家再派些援军,或者再派些资助过来。
至于对北征军的不满,其他大大小小的西军将领全部都是隐晦的提了一笔。
众人觉得楚王这三万人马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害得他们北伐军损失惨重,却只是为了拖住对方的主力,然而没能取得任何的成效,不少将军都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不满。
小蔡相公念在自己和董非交好的情况下,爱屋及乌,并没有祸及咱们楚王殿下,反倒是为他说了一番好话,然后前线的情况就这样穿到了大臣们耳中。
宋佶一直在心忧前线的战事,这可关乎着他的身后之名,他不仅好大喜功,更想成为千古一帝,甚至想像真宗一样去泰山封禅。
自从前线杨太尉的消息传来之后,还有不少军中的将领上书,尤其是范琼和刘延庆两人最为积极。
不知道是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还是急着抢功劳,又或者有人暗中指使,反正他们把所有的锅都甩到了楚王的头上。
咱们的太子太师,宰相蔡京大人上书,言称: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亡国矣。
然,夫观楚王之用兵,如同儿戏。
恰似古之烽火戏诸侯也,亲王掌兵实为之大忌,官家不可不防之。
望官家速速召回楚王,小惩大诫,以儆效尤。”
随后就有无数的官员上书弹劾楚王。
然后边关悲观的传来了无数的风声。
楚王年幼,不懂战事,居然带着我三万大赵健儿死在了大梁国腹地。
楚王兵败羞愤自杀……
又或者是西军为了救援楚王,导致自己损失惨重,所有的坏消息接踵而来,谣言铺天盖地。
就连咱们官家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自己是不是办错事了?就派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上战场,我十三岁的时候还在陪着宫女嬉戏呢…
喜欢逆赵请大家收藏:(m.zjsw.org)逆赵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