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先去看你们制造火车机车的工厂吧。”
“四哥,我想看你们那种,年产量十万吨级的大型炼钢转炉!”
“四哥,看蒸汽机制造工厂吧。”
……
朱樉带头,其他兄弟,纷纷迫不及待开口。
朱元璋扭头瞪了眼诸皇子,“你四哥怎么安排,你们就怎么看,有没有点规矩!”
朱樉、朱棡还好。
其他兄弟则如老鼠见了猫,纷纷缩脖子。
朱棣打开车门,一边请朱元璋上车,一边笑道:“今天咱们先去炼钢厂,然后再去火车机车制造工厂……”
……
“这些大型重工业参观结束后,你们想看什么,大家自由活动,随意参观。”
“四哥万岁!”老十三突然高兴大喊一声。
朱棣脸色变了变。
欢快的气氛,瞬间有些僵硬。
朱棣下意识看向朱标,朱标正在蹬车,他并未看到大哥的神色。
“不走了?”朱元璋见朱棣有些拘谨,坐在马车内,没好气催促。
朱棣只能硬着头皮上马车,在徐妙云身边坐下。
朱元璋瞥了眼,没好气道:“咱都没说什么,你管其他人脸色干什么!”
朱棣苦笑。
心里把老十三骂了个狗血淋头。
孩子都两个了。
还这么不稳重!
朱桂的马车内。
朱桂抱着小闺女,看着和长子坐在对面的徐妙音,小声询问:“媳妇儿,我刚才是不是说秃噜,说错话了?”
徐妙音扶额。
无奈瞪了眼朱桂,“接下来,你少说话多听多看就行了,别给姐夫和阿姐惹事了。”
“不了,不了,接下来,我的嘴巴就缝起来。”朱桂说着,低头看着小闺女,又话痨般小声嘀咕:“大哥也真是的,这些年,变得我都感觉有些不认识了……”
徐妙音无奈翻眼。
大哥变了吗?
变了!
其实,这十几年,大家都变了。
想想当初,再看现在,总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就连姐夫,不也变了吗。
土桥村时的姐夫,可没有现在那股,即便极力收敛,都宛若父皇,那种不怒自威的威势。
姐夫如今统领一个国家。
在国与国之争中,纵横捭阖。
心中到底藏着多少事情。
恐怕,除了阿姐,没人知道。
当然,有一点,她能感觉得到,那就是,姐夫对待亲人的态度没有变过。
……
马车驶过世纪大桥。
在烟囱林立的工业区穿梭。
很快,来到占地面积极大的燕京第三炼钢厂。
“增寿!膺绪!”
朱桂的声音,打断了徐妙音思绪。
徐妙音看去,就见两个弟弟,穿着笔挺的燕华陆军军服,头戴大檐帽,站在炼钢厂门口。
来了第一天早膳时。
两个弟弟参加了。
不过,昨天一天,又回军营了。
几乎没怎么说话。
徐妙音忙开门下车。
徐增寿、徐膺绪和徐妙音简单说了几句,看到朱元璋、马秀英推开车门下车,忙快步走过去,并肩而站,抬手敬礼:“陛下、娘娘!”
朱元璋打量着,面前两个肩扛中校军衔,一身陆军军装衬托下,威风凛凛的子侄晚辈。
大檐帽下的面孔,军人的铁血展露无疑。
抬手,拍了拍二人肩膀,笑道:“不错,以前你们和耿瑄,可都是金陵城的鬼见愁,原来,咱还担心你们将来变成二世祖,现在看来,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这两小子的情况,他一直都有关注。
晋升中校,那是实打实在战场立功升迁的。
可没有老四这个姐夫的裙带关系。
相反,因为有妙云这个当王妃的姐姐,这两小子在军中的升迁,一直被妙云压着。
再加上,燕华陆军的竞争的确十分激烈。
若是搁在朝廷。
就凭这两小子的能力,以及家世。
恐怕至少肩头扛一颗金豆子了!
昔日两个招猫逗狗的小子,如今都成长成才。
并且已经成家立业了。
两小子成家立业十分低调。
分别娶了蒋进忠、柳升的侄女。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这是你安排的吧?”
朱棣含笑点头。
朱元璋吩咐徐增寿二人去和徐达说话,抬头,看着炼钢厂大门上,铸铁而成的大字,“已经建设起三座炼钢厂了?”
朱标为首,众人全都看向朱棣。
“嗯。”朱棣轻嗯一声,介绍道:“今天带父皇看的第三炼钢厂,和第一、第二炼钢厂略有不同,倒不是技术不同,主要是这座炼钢厂,并不是单纯的官办雇工身股制工厂。”
“当初建设需求很大,但受制于财政压力,所以,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私人资本,这座炼钢厂,是一座,官方、商人、工人共同持股的工厂,根据我们和入股工商业主协商,我们把这座工厂的管理权,交给了工人,我们燕华官方和入股的工商业主,主要负责监督,我们就是想看看,我们燕华的工人团体,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有没有能力管理好一座工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