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陈伯良一口老血喷了出来。他知道这比杀了他还要残忍。这是对他这个“天才”最大的……羞辱。
他双眼一翻,直接气晕了过去。
“春蚕”的落幕,并没有在根据地掀起太大的波澜。张合将此事列为了最高机密。
对外面的说法,只是陈伯良先生因为“积劳成疾”,需要“静养”。
他不想因为一个叛徒,而影响到根据地那来之不易的、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信任。
而他的“苦心”也得到了回报。
“飞马”发动机的成功。“五轴联动”母机的诞生。
这两大技术上的里程碑式突破,如同给整个“巨浪”计划注入了最强劲的燃料。
兵工厂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大爆炸”时期。
在凌峰、伊藤、宫泽这“三驾马车”的带领下。
一个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黑科技”,开始从图纸变成现实。
利用“五轴联动”机床,他们成功仿制出了P-51的可变距螺旋桨。
利用宫泽的粉末冶金技术,他们开始尝试生产更轻、更坚固的铝合金机身骨架。
利用伊藤的光学知识,他们甚至研制出了简易的“光学瞄准具”和“无线电测向仪”。
三个月后。
太原,北郊机场。
一架崭新的、同样涂着淡蓝色迷彩的“战斗机”,静静地停在跑道上。
它的外形与凌峰的那架P-51“野马”,有七分相似。
但它更简洁,更粗犷。机身的蒙皮也并非全金属,而是木材、帆布和少量铝合金的混合结构。
最醒目的是,它机翼下那两个巨大的副油箱。和机头两侧那用红漆喷涂的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太行”!
这,就是根据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第一代战斗/侦察机——“海东青一型”!
它的心脏,是那颗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太行一号”发动机。
它的利爪,是四挺经过特殊改造的12.7毫米航空机枪。
它的眼睛,是伊藤制造的光学瞄准具和无线电测向仪。
它或许还很稚嫩。它或许还很粗糙。
但它,是属于这片土地的第一只真正的……“鹰”!
“旅长!政委!各位首长!”
凌峰穿着崭新的飞行服,站在机翼下,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言喻的骄傲和自豪。
“‘海东青一型’!准备首飞!请指示!”
张合、赵刚、周卫国、楚云飞……所有根据地的核心领导人都来到了现场。他们的身后,是数千名参与了这架飞机设计和制造的工程师、工人和战士。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架即将承载着他们“飞天”梦想的战鹰身上。
张合走上前,轻轻地抚摸着“海东青”那冰冷的蒙皮。
“去吧。”他对着凌峰点了点头,“让这片天空听一听我们‘太行’的……心跳!”
“是!”
凌峰敏捷地爬进了驾驶舱。
发动机点火!
“嗡——轰——!!!”
比测试时更加澎湃、更加自信的咆哮声响彻云霄!
“海东青”如同挣脱了缰绳的骏马,在跑道上开始加速!
滑跑……抬头……离地!!
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这架凝聚了太行山智慧和汗水的战鹰,成功地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冲向了那片蔚蓝的天空!
它在空中做出了一个个流畅而矫健的飞行动作。
爬升……俯冲……盘旋……横滚……
凌峰这位王牌飞行员,在用他精湛的技术,向所有人展示着这架新飞机的……优异性能。
“我们的飞机……我们自己的飞机……”
周卫国这个铁打的汉子,看着天空中那矫健的身影,眼眶也红了。
从小米加步枪。到“铁牛”。到“玄武”。再到今天这翱翔天际的“海东青”……
这短短几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名为“希望”的力量。
……
“海东青”的首飞成功,标志着“巨浪”计划最关键的两块“拼图”——陆战之“矛”(玄武),与空战之“眼”(海东青),都已完成。
独立旅这台战争机器,已经完成了它最终的“升级”。
它已经拥有了与日军任何一支主力部队进行正面决战的……底气。
现在摆在张合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艰难的抉择。
“巨浪”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指向哪里?
是北平?那座冈村宁次经营最久、防御最严密的“巢穴”?拿下它,将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象征意义。但也必然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还是天津?那座刚刚被“掏空”了“肺”(塘沽港),但“壳子”依然坚固的港口城市?拿下它,将彻底掌控华北的出海口,为根据地的未来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或者……
张合的目光,越过了北平,越过了天津。
投向了那片更遥远,也更广袤的……东北大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