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朱厚熜打了一套太极养生拳,吃过早膳之后,又开始了搁置了一段时间的创作……
——大明轶闻录续集!
黄锦心疼。
李青却听之任之,人总是要有个事做才行,哪怕是人生的最后关头。
况且,老道士如此,也是想为子孙留下一些额外遗产,且已到了尾声,李青没理由反对……
午时初,朱载坖来了,不过他也没劝阻父皇,而是选择帮忙。
父皇口述,他代笔……
下午,忙完公务的少年,掐着皇爷爷饭后小憩之后的点赶来。
见皇爷爷又在忙《大明轶闻录》续集的事,少年轻声劝道:
“皇爷爷,这个就交给孙儿吧,以后孙儿一定保质保量的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朱厚熜温和道:“你的能力爷爷是相信的,不过啊,这许多事,你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尤其是嘉靖朝前期,你也都是从爷爷口中得知的罢了,这得爷爷自己来才行。”
少年嘿嘿笑着说:“孙子是没亲身历经过,不过……不是还有李先生的嘛。”
“李青?”
朱厚熜‘呵’了声,语气不屑道,“爷爷我刚进京那会儿,外廷杨廷和一呼百应,内廷张太后一手遮天,李青在哪里?呵,这都是爷爷我一人扛过来的,可不是靠他的帮助。”
少年一滞,悻悻瞧了眼李先生。
李青双手抱臂,只是翻了个白眼儿。
少年恭维道:“那是那是,皇爷爷多英明啊。”
老道士撇撇嘴:“呵,你个马屁精……”
少年无奈,只好退而求其次:“皇爷爷要劳逸结合才是,莫累着自己了。”
“不用你提醒。”老道士懒懒道,“正好你来了,有个事儿与你说一下。”
“皇爷爷请说。”少年忙正了正身姿,以示尊敬。
朱厚熜略一沉吟,问道:“对王学,你怎么看?”
顿了顿,“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实话就好。”
“是。”少年思考片刻,缓缓开口,“心学一道有利有弊,且利弊难分高下,孙儿以为,王学是剑走偏锋的学说。”
老道士不置可否,示意继续。
少年沉吟着说:“其实这个剑走偏锋,并非指是王阳明的心学,而是世人学的王阳明心学。嗯…,就像孔孟儒学,孔孟的儒学,跟孔孟故去后的孔孟儒学,并不完全一样。换之心学亦然……甚至在其活着的时候,说话之人说的,与听话之人听的,也就不一样。”
“是啊,千人千面,千人千面啊……”老道士深以为然。
少年笑嘻嘻道:“皇爷爷一言中的!”
“呵呵……你既然这么聪明,当知道皇爷爷想听什么吧?”
少年沉默。
过了会儿,抬起头道:“爷爷,我来!”
老道士抬手抚摸着孙子青涩的面庞,满是慈祥,“可这是爷爷的事啊。”
少年张了张嘴。
朱厚熜轻声呢喃:“剑走偏锋,剑走偏锋……数千年来中庸大行其道,如今如日中天,却只能剑走偏锋,福兮?祸兮?看不清,看不清啊……”
良久,
“翊钧啊。”
“爷爷您说。”
“你也赞成剑走偏锋,对吧?”
少年望向不远处的李青。
李青不说话。
“不要看他,我大明万里疆域,数万万生民,纵是真正的神仙,又如何?”朱厚熜淡淡道,“没有人可以左右数万万人的意志,李青不是无所不能,如若不然,他早就闲云野鹤了。”
少年轻轻‘嗯’了声。
“说说吧。”
少年默默道:“没的选了,前面没路了,只能趟出一条路来。”
“然后呢?”
“然后引导万万人走上这条路,走的次数多了,走的人多了,这条不是的路就成了路,就会宽敞,就会平坦……”少年深吸一口气,说道,“这就是孙子想说的,也是孙子未来要做的。”
老道士目光柔和:“你很乐观。”
“孙儿站在这个位置上……只能乐观。”少年挤出一丝笑,“乐观,不盲目。”
朱厚熜轻轻笑了。
“你比皇爷爷强,强多了……”
“都是皇爷爷教的好。”少年懂事的说。
“哈哈……”朱厚熜大笑着从怀中取出一物,“拿去吧。”
少年接过,揣入怀中……
“孙儿告退。”
“嗯,去吧。”
朱厚熜又瞧向儿子,道,“干活喽。”
朱载坖还在瞧着儿子背影……
老道士失笑摇头,自顾自的拿起笔,开始书写……
随着少年背影消失,朱载坖才回过神来,忙道:“父皇,儿子帮您。”
老道士也不坚持,将笔递给他,转为口述……
自江南一行之后,朱厚熜的遗憾彻底了却,其心境已然达到了圆润无物的状态。
不再尖酸刻薄,只有慈祥温和……
对李青除外。
~
乾清宫。
都快下班的张居正接到皇帝口谕,随传旨太监匆匆走进来,“微臣参见皇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zjsw.org)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