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经法之谜,筑基三天关
《太上九真明科》是上清派的正统经文,里面记载了上清经法之科仪戒律。
“玄都上品第一篇曰:《大洞真经》、《雌一宝经》、《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三奇之章,高上玉皇宝篇,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太玄灵台玉房之中于上皇之初旧科,经万劫一传,三道正明,学真格典,高上正科,七千年内听得三传。侍卫玉童、玉女各七千人执香典灵。案科传授之法,皆对告斋百日,分金钮为盟,合玉童玉女,依四极科。不依科而传,罪延七祖,幽魂充役,吞火食炭,负山运石,以填无极之源,己身抱风刀之罚,身没形残,长闭地狱,万不得仙。”
“此乃此经文第一篇,按照我的理解来看,它应该是在讲述道法被传授时需要遵循的一些……”
听着师傅凌方不断向自己传授着自己对太上九真明科中很多经文的见解,白序嘴角抽了抽。
很多地方不但断句没断好,意思也是完完全全的理解错了……
就像那一句“案科传授之法,皆对告斋百日,分金钮为盟,合玉童玉女,依四极科”。
这怎么就扯上法术“形变闺女”了?这是怎么理解的?
不过转念他找了个借口把经书从师傅手里拿过来,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经文本身就存在断句上的巨大错误。
且不说凌方讲解过的第一篇,就拿白序刚刚看见了的第六篇来说。
玄都上品第四篇曰:传《琼文帝章》,金鱼、玉龙,青缯四十二尺,金钮三双之誓。
《紫度炎光》,五色锦各五十尺,上金五两,沉香五斤,真朱一斤,书刀一口,金珠七枚,绛文七十尺之誓。
《上清变化七十四方》,青缯四十尺,上金十两,金钮六双,好香一斤,金鱼、玉龙之誓。
《九真中经》,具科截发为盟,今以白绢九十尺准盟,法於九真之数。青丝一斤,绛缯二十四尺,此日晖之誓;碧缯二十四尺,月华之誓;金镮三双,无常童子图变之信。
《丹景道精隐地八术解形遁变流景玉》,悉上金十两,金鱼、玉龙各一枚,青缯四十尺,紫纹四十尺,金镮各三双。
《七变舞天》,上金五两,朱一斤,青缯三十二尺之誓。信以质心,不有得有阙,阙则违科,师以天信投於山栖。
以拯穷乏,余以供营经书之具,不得他散。师犯上科,夺玉童玉女,减算夺纪,注名度还北酆。
受者不依科,皆丧魂失神,风刀之考,不出三年,自然失经,终不得仙。
这一篇是相当重要的授法篇,杨先那样学识渊博的道院院长讲解到这里时尚且要谨慎再谨慎,生怕出现半点疏漏。
毕竟道经不同于其他书籍,若是交给每个人自己理解的话,只怕是道德经也会被无数人理解出无数种意思。
仙界甚至出现过很多次将根本经法理解为歪门邪道的人。
这个和人的悟性什么的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与人的心性,与他看待世界的态度,与他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样的道理就像是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有点相似。
所以每逢讲到根本经法是,学的再明白的老学究也不敢倚老卖老。
这尚且是在经文没有任何问题,还有无数仙人为之注释的情况下才是这样。
而这一段存在的问题可太大了,到达了根本没法忽视的地步。
存在的断句上的问题也就算了,这一篇甚至把《丹景道精隐地八术》、《解形遁变流景玉经》这两本经书合成了一本讲解!
这样的话,在没有人为之讲解的情况下,将经文理解成什么样子也不会奇怪。
到不如说,凌方没有把这经文曲解,没有理解成什么在仙网上很多的,那所谓的“不可名状”要好很多。
从这点上看,他这个师傅若是出生在仙界,只怕成仙人的可能是不小的。
还好凌方之前有天就问过他,问他是否读过那种经文,白序承认后也是留下了一个今天可以说出问题的合理解释,所以索性他便直接指出了经文上的问题。
他指着经文上第六篇的问题,直接开口:
“师傅。这篇道经我曾无意间读过,这里的《丹景道精隐地八术》、《解形遁变流景玉经》应当是两篇经文吧?如果这里是《丹景道精隐地八术解形遁变流景玉经》的话,只怕后面是不好解释的,师傅你看,就在这里,上金十两,金鱼、玉龙各一枚,青缯四十尺,紫纹四十尺,金镮各三双,这怎么会是一篇经文授课的量呢?”
讲到这里,白序想起之前师父给自己讲解时所说的要点,讲解经文的心思多了很多,嘴上开口也滔滔不绝起来。
“师傅你看,《七变舞天》,上金五两,朱一斤,青缯三十二尺之誓。信以质心,不有得有阙,阙则违科,师以天信投於山栖。我们以这一篇类比上边那一片便能看出来问题,再结合上面的《紫度炎光》,《九真中经》,都是上金五两和白绢九十尺准盟,都是这个样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超凡修仙,从游戏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超凡修仙,从游戏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