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文进行扩写、填充、丰富,让剧情跌宕起伏,使用《诛仙》的文字笔法,并且检索起点小说《流华录》的内容和设定,并分析结合其文笔文风,结合小说剧情丰富内容,语言优美流畅,和之前的文字章节衔接清楚,可以适当增加人物细节描写,要保持统一的语言风格,对每个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刻画要细腻,背景场景要符合汉代的历史、制度、规章:
就在千钧一发,孙宇欲引动本源,行那玉石俱焚之“裂天一剑”的刹那——
“虚静!”
一声清越平和,却似蕴含无穷道韵的朗喝,并非自远处传来,而是仿佛直接响彻在每个人的心湖深处,又似从九天之上,伴随着某种玄妙的道音涟漪,层层荡下。这声音并不洪亮,却似一股温润浩然的春风,瞬间涤荡了那令人灵魂冻结的肃杀威压,将宗仲安引动的、近乎凝固的天道之力悄然化去了三分,使得那濒临破碎的空间恢复了些许流动。
众人只觉周身一轻,那如同被无形山岳镇压的感觉骤减。随即,一道青蒙蒙的流光,并非闪电般迅疾,而是带着一种顺应自然、不着痕迹的韵律,自那株千年古柏的顶端,那沐浴在最后一抹夕阳余晖中的最高枝桠上,悠然“滑”落。流光坠地,无声无息,点尘不惊,显出一位道者的身形。
来人身着半旧不新的青色葛布道袍,宽袍大袖,随风轻荡,颇有古风。他鹤发童颜,面容清癯,皮肤却红润如婴儿,一双眸子澄澈通透,仿佛能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本真,却又深邃得如同蕴藏了星河流转。手持一柄寻常白玉拂尘,麈尾银丝根根晶莹,随着他的出现而微微飘拂。周身气息圆融自然,仿佛与这残垣、古柏、远山、暮霭彻底融为一体,无分彼此,深不可测。正是地榜榜首,被尊为“无涯先生”的道家高人——于吉。
他并未立即看向剑拔弩张的宗仲安,而是先将目光投向以剑拄地、脸色惨白如纸、嘴角血迹未干的孙宇。那目光温和而深邃,带着一种洞察世情的悲悯,又似有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追忆。他微微颔首,仿佛在确认着什么。
然后,他才转向气息如同与天地合一的宗仲安,拂尘于胸前轻轻一摆,行了一个古朴的道揖,语气平和如老友叙旧:“宗道兄,一别十载,风采更胜往昔。然‘天道寂灭’之下,又何苦对一晚辈赶尽杀绝?岂不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过刚易折,强极则辱啊。”
宗仲安见到于吉,眼中那古井无波般的平静终于被打破,掠过一丝极深的凝重与忌惮。他缓缓放下那引动天地之力的右掌,周遭那令人窒息的无形樊笼也随之松动、消散,但他自身那浩瀚如海的气息却并未收敛,反而更加沉凝。“于吉道友,”他声音依旧平淡,却少了几分对孙宇时的绝对冷漠,多了一丝同辈论道的意味,“你潜心避世,求你的无涯大道,何必踏足这红尘泥淖,沾染因果?此子身负张角道友殒命之因,更窃取王陵之物,阻我道途,其行已犯天忌,其命当绝。”
话音未落,宗仲安眼中天道之威再现,虽未再引动那“天道寂灭”的恐怖杀招,但右掌微抬,五指间已有混沌气流缠绕,仿佛执掌了一片微缩的天地法则,便要向孙宇压下。那压力虽不如先前浩大,却更为凝练,锁定了孙宇周身气机,让他重伤之躯避无可避。
“道兄执意如此,贫道只好得罪了。”于吉轻叹一声,似乎颇为惋惜,但动作却丝毫不慢。他手中那柄看似寻常的白玉拂尘轻轻一抖,三千银丝骤然延展,并非刚猛突刺,而是如同涓涓溪流,又似缥缈云气,轻柔地、却又无比坚定地插入宗仲安与孙宇之间的那片无形力场之中。
“嗡——”
一声奇异的嗡鸣响起。拂尘银丝上流淌起温润的青光,那青光并不炽盛,却蕴含着“水利万物而不争”的至柔意境。宗仲安掌间那凝聚的混沌气流,撞上这片看似柔弱的青光,竟如泥牛入海,其中的刚猛霸烈之意被层层消解、化去,仿佛狂暴的雷霆落入了无垠的海洋,虽能激起波澜,却终究被大海的浩瀚所包容、平息。
“无涯道·上善若水。”宗仲安眼神一凝,认出了于吉的成名绝学之一,“道友的‘柔’字诀,愈发精纯了。”他话音方落,招式立变。化掌为指,并指如剑,指尖一点璀璨到极致、仿佛蕴含开天辟地之意的光芒骤然亮起,直刺那青色光幕的核心!这一指,摒弃了所有变化,唯余极致的力量与穿透,正是天道八极中“破”之真意的体现——天道之剑!
指风过处,空间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于吉以拂尘布下的柔韧光幕竟剧烈波动起来,中心点隐隐有被洞穿的趋势!
就在于吉全力应对宗仲安这“天道之剑”时,异变再生!
一直隐匿在旁、如同毒蛇般等待时机的南宫晟,终于动了!他深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吉被宗仲安牵制,孙宇重伤力竭。他身形如鬼魅般自一块山石阴影中滑出,速度快得只剩下一道暗黄色的残影,双掌变得漆黑如墨,带着浓郁腥臭的“玄阴蚀魂掌”力,直取孙宇毫无防备的后心!这一掌若是拍实,莫说孙宇此刻状态,便是全盛时期也未必能硬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流华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