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缓缓浸染着南阳太守府的飞檐斗拱。东侧专为许劭辟出的静室院落,此刻已完全笼罩在青灰色的影中。几竿湘妃竹倚着白墙悄然立着,竹身上斑斑泪痕在渐暗的天光里更显凄迷。晚风穿过竹叶,发出飒飒轻响,如幽人低语,又如隐士长叹。
许劭跪坐于室内一方青玉蒲团之上,素衣如雪,木簪束发。他身前置着一张焦尾古琴,琴身暗褐,木质温润,乃是以三百年以上的雷击梧桐木心所制,琴弦在渐暗的室内泛着淡淡的银光。他并未拨动琴弦,只以修长的指腹轻轻抚过七弦,感受着弦下细微的震颤,仿佛在聆听天地间无声的韵律。
便在此时,院门处玄色身影一闪,孙宇踏着青石阶缓步而入。他今日未着太守官服,仅是一袭玄色深衣,腰束革带,未佩印绶,然而步履间自有龙虎之姿,周身气息虽刻意收敛,仍如鞘中之剑,隐现寒芒。他足下的云纹履踏在石板上,竟不发出半点声响,唯有衣袂在晚风中微微拂动。
他甫一入院,许劭抚琴的手指便微微一顿,唇角掠过一丝若有若无的了然。
孙宇未至阶前,静室之门已悄然开启。许劭躬身长揖,行的竟是标准的属下之礼,声音清越平静,在暮色中荡开细微的涟漪:“府君驾临,劭未能远迎,恕罪。“
孙宇伸手虚扶,目光如电,直视许劭那双仿佛能洞彻世情的眼眸:“先生不必多礼。看来先生早已算准吾今日会来。“
许劭直起身,素白的衣袖在晚风中轻扬,侧身将孙宇让进室内:“自当日于方城山,为府君解说'三机谶'之秘时,劭便知府君心中必有此疑。只是府君心高气傲,非至困顿迷惘之时,不愿借相术窥探天机。如今黄巾虽定,南阳初安,然府君心中于太平道之余烬、三机谶之未解,乃至那悬于世间八十载的'流华谶',疑虑反增,可是如此?“
孙宇默然,于室内另一方青蒲团上跪坐下来,背脊挺得笔直。许劭所言,字字句句皆敲在他心坎之上。他想起月前在伏牛山麓看到的景象:焦土千里,饿殍遍野,那些曾经高呼“苍天已死“的太平道教众,如今却成了路边的枯骨。他自幼天赋异禀,得遇奇缘,修行之路高歌猛进,年纪轻轻便跻身天下顶尖高手之列,更凭一己之力平定南阳乱局,内心自有其不容动摇的孤傲。他信手中之剑,信心中之谋,胜过虚无缥缈的命数谶纬。
然而,巨鹿城下与张角那场几乎崩裂山河的决战,亲眼目睹太平道席卷八州、百万生灵涂炭的惨状,让他深知个人武力虽可斩将擎旗,却难测天道洪流之浩荡与无常。治乱循环,非仅凭勇力可逆。
“先生知我。“孙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宇确有一问,盘桓心头久矣。先生乃颍川名士,月旦评主,天下识人无出右者;更是'天道八极'之一,执掌天机神剑,洞察幽微。为何偏偏选择助我?又究竟...从我身上,'相'出了何等光景?“
**第一百六十九章流华谶秘**
许劭并未立即回答。他移步至室角一座小巧的青铜博山炉前,炉身雕刻着仙山楼阁、珍禽异兽,工艺精湛绝伦。他拈起一撮精心配伍的沉水香末,那香末中似乎还掺着龙脑、麝香等物,置于炉腹炭火之上。青烟袅袅,自层叠的山形孔窍中逸出,馥郁沉稳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驱散了秋夜的微寒,也让室内气氛更显静谧深邃。
随后,他取来红泥小炉,置于案上,引炭煮水。水是清晨取自白河上游的活泉,盛在青瓷瓮中。他执壶的手稳定而优雅,每一个动作都暗合某种玄妙的韵律,仿佛在进行一场古老的仪式。
“府君之问,关乎天下气运,亦关乎一段被刻意尘封的秘辛。“许劭的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似在追溯悠远的过往,“此事须从八十年前,'神兵山庄'那位惊才绝艳的铸剑师朱东来说起。“
水将沸未沸,壶中传出细响如松风过耳。
“朱东来此人,乃不世出的奇才。“许劭的声音在香雾中显得缥缈,“其先祖本是先秦墨家弟子,后专攻铸剑之术。传至朱东来这一代,其技艺已臻化境,更能识古今名剑之魂魄,通晓神兵禀赋之气运。据说他铸剑时,必择月圆之夜,设坛沐浴,以自身精血为引,沟通天地灵气。“
孙宇凝神静听,注意到许劭腰间那柄天机剑在烛光下流转着奇异的光华。
“晚年时,他耗竭心血,闭关九九八十一日,推演天机,窥得未来当有一柄绝世神兵出世。此剑非同小可,关乎国运兴衰,天下格局。然其具体何时、何地、为何名,即便强如朱东来,亦无法完全看透,只留下八字谶语——'风流绝代,清华无双'。“
许劭语速平缓,字句却重若千钧:“神兵山庄隐于云梦大泽深处,外有天然奇阵与机关秘术护持,据说是依循上古奇门遁甲之术布置,等闲之人绝难寻觅。此谶语初时只在极小的圈层内流传,因其玄奥,被称为'流华谶'。光武皇帝中兴汉室,定鼎之后,为确立官方法统,钦定天下七十二图谶,颁行于世。而这'流华谶'不在其列,被视为异端,屡遭禁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流华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流华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