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沿用前朝赈灾体系,设立义仓和平仓赈济灾民。各地义仓由朝廷直接管理,每年均由户部拨款买入新粮,淘汰陈粮,保持仓储饱满,遇旱、涝、蝗等重灾再开仓放粮,保证灾民能半饥半饱支撑到下季粮收。平仓由各州州牧管理,遇丰年米贱则高价收购,遇到灾年米贵则低价出售,用以平抑米价;遇大灾之年义仓粮食不足赈灾,则必须有户部指令,方能无偿放赈,以防官员贪污。两套仓储制度互为弥补、互相约束,本是一套极好的制度,怎奈前朝吏治**不堪,朝中官员同封疆大吏同谋贪污,导致两仓空有其名而无其实。直至旱涝连年,无力赈济,激起数州民变,太祖高皇帝趁机起义,顿时天下响应,这才有了今日之大汉。
也正因此,太祖对两仓极为重视,曾有地方官吏伙同户部官员贪污户部购粮款项,致使义仓亏空一案,太祖便亲自审理又主持清理全国仓储,经过一番梳理判决竟凌迟、腰斩、弃市、赐死官员百余人,其余充军、流放、革职者不计其数,至此天下赈灾仓储方能大治。故自太祖之后,凡是皇帝要整肃朝中官员,则必从义仓起,整顿地方官员则必自平仓始,这才保证大汉两百年来每逢灾害总能及时赈济,未有大的民变。只是先帝同当今皇上对官员极为宽容,三十年未曾清点义平两仓,两仓运营已然是打了折扣。
对此,作为百官之首的杨元芷心知肚明,故在拟旨由幽燕王郑荣统辖两仓放赈事宜之外,又特地从户部拨出现银十余万两,以便仓储不足时可向富户购粮赈灾。不过这点毕竟牵涉外朝官员的脸面,就算皇帝偶尔问起也要稍加掩饰,谏言整顿也需小心暗示,不可同外藩道也。
郑荣一时半刻也想不到这些细枝末节,只觉得杨丞相考虑周到,暗下决心定要将这桩差事办好不可。
------------------------------------------------------------------
ps.中国古代早期,皇帝通常并不亲政,而是将政务委托于宰相,使得皇权和相权相互对抗统一。一般而言皇帝能力较差但能继承,而宰相能力较强却是流官,但是皇帝拥有任命宰相的权力,因此相权逐步被皇权吞噬。这是中国历史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喜欢一代权臣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一代权臣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