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了帝国的四极边界——北疆那朔风凛冽、黄沙漫卷之地,西域那神秘莫测、驼铃阵阵之域,东海那波涛汹涌、浩渺无垠之所,南岭那温暖湿润、奇花异果之乡之后,太上皇王晨带着子女们踏上了归途。
然而,他们并未直接返回繁华的咸阳,而是绕道前往帝国的心脏腹地,也是华夏文明当之无愧的发祥地之一——河洛地区。
这里,是黄河与洛水交汇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得如同被大自然精心调配过,历史也如那厚重的黄土层般悠久绵长。
他们来到了洛阳故城,尽管如今帝国的政治中心已西迁至咸阳,可洛阳那恢弘壮阔的遗址,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太学旧址,虽已不复当年的喧嚣,但那残垣断壁间,似乎仍回荡着学子们的朗朗书声。
周边密集的古迹,更是如繁星般点缀在这片土地上,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站在邙山之上,众人极目远眺,俯瞰着脚下蜿蜒曲折的黄河,它如一条巨龙,奔腾不息,裹挟着泥沙,孕育着两岸的生灵。
还有那广阔无垠的伊洛平原,沃野千里,绿意盎然。
一种与在边境地区截然不同的情感,如同一股暖流,在众人心中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寻根问祖的深沉情感,仿佛在呼唤着他们探寻自己的血脉源头。
一种对文明源流的敬畏之心,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
太上皇王晨的神情显得格外庄重肃穆,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的敬意。
他带领子女们缓缓前行,参观了传说中河图洛书的出处(那带有神秘传说色彩的地方,仿佛还残留着上古时期的神秘气息),恭敬地拜谒了古代圣王的祠庙遗迹,那些古老的建筑,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散发着庄严的气息。
还走访了诸多先贤故里,仿佛能感受到先贤们的智慧与风采依旧在空气中弥漫。
他一边走,一边缓缓讲述着三皇五帝的传说,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夏商周的更迭,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众人眼前徐徐展开。
春秋战国的纷争,那是思想碰撞、英雄辈出的时代。
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如同璀璨的火花,点燃了华夏文明的智慧之火。
“孩子们,”王晨的声音在古老的土地上回荡,带着历史的回音,深沉而又有力,“我们去了那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的异域风情。
但无论草原多么辽阔,让我们尽情驰骋;西域多么神秘,吸引着我们探索未知。
海洋多么壮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南国多么富庶,充满着无尽的诱惑。我辈之根,却深植于此地。
是这黄河水,如同母亲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的先民,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是这洛水之滨,宛如温暖的摇篮,孕育了最早的邦国,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篇章。
是这片土地上的先贤,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精神,奠定了我华夏文明之基石。”
他特别强调了大秦统一天下的历史意义,目光坚定而又自豪:“昔日列国纷争,礼崩乐坏,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是我大秦历代先君,承前启后,励精图治,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终能扫平六合,混一宇内。
书同文,让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交流,传承文化。
车同轨,使交通更加便利,促进各地的经济往来;行同伦,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筑长城,抵御外敌的入侵,守护了帝国的安宁。
修驰道,加强了各地的联系,让帝国的统治更加稳固。
这些举措,并非只为一时之功,乃是为了奠定万世之基业,使我华夏文明得以超越地域隔阂,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紧紧相连。”
他让子女们陷入沉思:“为何我大秦能治理如此庞大的帝国?不仅仅依靠强兵锐卒,那只是维护统治的手段之一,更依靠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底蕴。
这文字,是我们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工具。
这典籍,记录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这伦理纲常,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和道德;这农桑技艺,保障了我们的生活和生存。
它们才是凝聚帝国的真正纽带。无论走到帝国的哪个角落,只要看到有人习汉字、读诗书、守礼法,那里便是华夏,便是大秦!那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文明的延续。”
这番话犹如一记晴天霹雳,震耳欲聋,又如同一把沉甸甸的巨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心头上,激起千层浪,尤其对于那几位饱经沧桑、阅历深厚的年长皇子来说,更是如此。
这些年来,他们历经风雨,足迹遍布整个帝国,亲眼目睹了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千差万别的地域特色,但却始终未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乱世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乱世第一枭雄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