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和风轻拂,万物复苏,大地仿佛从沉睡中缓缓苏醒,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随着朝廷一系列任命诏书如雪花般纷纷颁布,参与了那场旷世游历的皇子公主们,也即将各赴前程,将游历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为实践,为帝国的繁荣添砖加瓦。
二皇子晋王王岳,身姿挺拔,气质沉稳持重。
他凭借着在游历中展现出的成熟稳重与卓越见识,被加封为并州牧,总摄北方边务,肩负起镇守帝国北疆的重任。
那北疆,直面草原残余势力,时常面临外敌侵扰,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离京前,王岳特意身着素服,前往太上皇和皇帝的寝宫辞行。
他神情庄重,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而坚定:“父皇、皇兄,儿臣此去,定当恪尽职守,保境安民,不负皇恩,守护好我大秦的北大门!”
三皇子赵王王武,天生一副好皮囊,身材魁梧壮硕,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威猛雄壮。
同时又具备超凡脱俗的战斗天赋和勇气胆略,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猛将。
在一次漫长的游历生涯里,王武始终身先士卒地冲向前方,毫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与敌人挑衅。
这种英勇果敢的行为不仅令周围众人对其钦佩有加,更使得他自身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如今,这位英姿飒爽的三皇子再次迎来人生中的重要机遇——受封安西大都护一职,并奉命率领大军奔赴遥远且充满神秘感的西域地区就职上任。
这一重任意味着他将要统领西域众多国家以及新近开拓出来的贵霜、安息等州郡领土,肩负起经略西部边疆、威慑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的神圣使命。
此时此刻的王武可谓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只见他身着一袭闪耀着寒光的精美战甲,手中紧握一柄锋利无比的长枪,威风凛凛地站立于朝堂之上,声音洪亮如雷般当众立誓道:儿臣在此向父皇陛下保证,必定会竭尽全力在这片辽阔无垠的天地间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来,让我大秦帝国的赫赫声威传遍整个西域大地!
四皇子周王王霖,其性温婉和煦,恰似那拂面而来的阵阵春风。
其心忧国忧民,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黎庶苍生的饥寒饱暖、喜怒哀乐。
此番受旨远赴富饶却又豪门望族云集的江南道出任观察使之职,实乃圣上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一来可令这位仁善之君于处理繁杂政务之际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来亦可借重其德高望重之名调和当地权贵豪绅与普通民众间由来已久的宿怨仇隙,从而进一步激发民间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蓬勃发展。
王霖闻诏后,当即恭恭敬敬地向父皇行了个大礼,然后抬起头来,用那双坚毅而深邃的眼眸凝视着皇帝陛下,郑重其事地道:“儿臣谨遵圣谕!必不辱使命,誓要为我朝江山社稷永固、黎民百姓安居乐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与此同时,那位素有才子之称的五皇子鲁王王胤亦获授一项重任——调入翰林院所任职并兼任国子监祭酒一职。
此子自幼聪慧过人,学富五车且才华横溢,尤擅诗词歌赋等文学创作,可谓是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素来主张通过推行礼乐教化来感化万民、治国安邦。
正因如此,朝堂之上众人皆对其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够凭借自身卓越非凡的才情和见识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使之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面对这一殊荣,王胤自然也是满心欢喜,只见他意气风发地叩谢龙恩之后,昂首挺胸而立,双眸之中闪烁着睿智机敏的神采,朗声道:“儿臣多谢父皇隆恩!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为我大魏王朝的文化昌盛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六皇子王亥、七皇子王莽和八皇子王仲舒三人年龄都还不大,所以暂时留在京城,进入崇文馆学习深造。
这座崇文馆历史悠久,曾经培养出过无数杰出人才,如今更是汇聚了众多德高望重的大儒前来执教。
这些大儒们将会倾尽全力,精心传授各种知识给三位年轻的皇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对三位皇子的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等学问领域之内。
相反,它必然会加入更多有关整个大汉朝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治理方面问题的深入研讨和探究。
特别是那位年仅十几岁的七皇子王莽,虽然他的岁数相对较小一些,但却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聪慧才智和思维逻辑能力。
据说这位少年王子在外出巡游的时候,经常能够针对许多事情提出与众不同且极具洞察力的观点和看法来,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与此同时,长公主王蝶、二公主王旖还有三公主王英尽管并不直接涉足政治事务之中去处理具体政务工作事宜,但通过这次长途跋涉的旅行经历同样给她们带来了非常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及改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乱世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乱世第一枭雄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