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队四十多个人,有男有女,年龄也有大有小。
但最小的也有二十来岁,最大的也不到五十,在这样的环境和劳作锻炼下,都像阿布都老人说的一样,是正年富力强的一批。
“……所以,能独立带队的向导有6个,其他人需要配合队友……”
“……那对植物的了解呢,不止局限于沙漠植物,一些改良品种栽种方面有没有……”
林渔认真问,拉孜克很了解小队每个人的优缺点,也认认真真的答。
很快就让林渔对这个小队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原来这些人被阿布都等几个老人派出沙漠工作,并不只是为了赚钱供给和维持村子生计,更多的是让他们去了解巴尔丹沙漠周边的环境。
种树、固沙、搞特色养殖、做向导……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沙漠再扩大。
所以他们的足迹遍布沙漠周边却从未远离这一块土地。
林渔不知道是什么支撑他们,宁愿全村老少都过着那么艰苦的日子却仍要做这件事,但了解这件事的起末后,他却对新想法的执行有了更多信心。
其实在新合同签订之初,林渔就有扩大种树小队,增加人手提高绿化速度的想法。
但奈何执行起来阻碍一波三折。
一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没有林渔从系统兑换的沙土地做基础,直接人工种树的话,在沙漠深处树苗的成活率低到让人心碎。
二是解锁的树苗礼包每天总棵数是有限的,现有人手已经完全能种足数量,如果新招人进来,要么就是轮班种树,减少单人工作量,要么就是从供应商那儿买树苗,和林渔手里的优化苗间种。
第三点,也是最麻烦的一点。
那就是种树工的聘用问题,最开始林渔是从周边村子雇佣的村民,后来发展到张鹿笙把招聘范围扩展到更多的村庄、小镇,种树队伍一次又一次的壮大。
但这种增加是有上限的,因为这个工作很辛苦很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所以最开始就会进行一轮筛选。
再来这份工作又没什么特别的技术含量,工资上限就明晃晃的立在那里,所以如果想要招到更远的人过来工作的话,势必会增加投入。
就算林渔有系统这个挂,也要考虑到它撤退以后,用工的成本问题。
而沙漠村这些人的到来可以说正好能解了林渔的难题。
喜欢系统:我在沙漠开客栈请大家收藏:(m.zjsw.org)系统:我在沙漠开客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