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上看,神话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奇的情节,奇特的幻想,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
《淮南子·文训》:共工一怒,头触不周山,竟把柱地维撞断,使塌一方,地陷一角,日月星辰为之改变位置。
《史记·殷本纪》简狄吞燕卵,孕育了商民族的始祖“契”。
《史记·周本纪》姜嫄踩了一下巨人的足迹,竟“身动如孕”,生下后稷,后稷教民稼穑,使民丰衣足食,无饥寒之忧。
常见误区与区别编辑
传统神话与宗教神话的误区:
1、认为传统神话不如宗教神话
传统神话与宗教神话是不同体系的产物,其人物、背景、场景设定也是不同的。传统神话它是远古时期(一般是指三皇五帝时期及以前)中国祖先建立的,并代代流传下来,然后由《山海经》收集记录。它的产生到记录,已经隔了几千年,其间肯定有失真和流失。
大体内容就是伏羲一画开、女娲造人,到黄帝战蚩尤,再到大禹治水。由奴隶王朝夏朝的建立而结束。至于周朝至道教建立这一段时期内的神怪事件,可以是神话的延续,但本质已经不是神话了。神话的本身是建立,而不是发展。因为历史只会进步,神话不会发展。神话神话,其实可以侧面反映的是那段历史。女娲补,我们可以猜测那个时期出现了大洪水。黄帝战蚩尤,反映了当时的部落战争等等……而所谓的传统神话设定不如宗教神话,就如宗教神话设定不如现代美漫设定一样,不同体系不可以对比。
因为上古神话从口述到落于典籍,一直没有出现道教这么个存在儿。只有道家,老聃周庄,跟受佛教婆罗门影响的道教压根儿就是两回事儿。
殷商祖灵崇拜,西周崇拜,各有各的神明,各有各的特色。
佛教是外来宗教,自我完善了500多年传到中国,有自己一整套的系统。
西游记,封神榜,把之前的所有糅杂在一起,自造了一套繁杂的民间神话世界观。
简单定义在学术上,学者所的神话,必须具有几个条件:
1.叙述人类原始时代或人类演化初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
2.传承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
3.必须是远古族群的人们集体创造并且流传下来,如果是个人创造,并且没有透过传承而且群众的成员对其创造的参与,这故事再怎么神奇均不属于神话而属于宗教神话。
然而好多民间爱好者更愿意承认中国地区出现过的神话,不论时代,不论民族,不论地域,不论特点,完全可以大一统,且具有无缝连接的延续性!完全不需要作茧自缚,分门别类。可以从《山海经》里的女娲之肠,一直可以聊到修真。并把远古先民神话,道教神话体系,佛教神话体系,西游封神等民间神话以一贯之,这是让人发指的。
2、把传统神话与宗教神话混为一谈
传统神话与宗教神话的产生体系背景不同。传统神话在前,宗教神话在后,比如可以某着名经典着作中的人物某某原型是创造者他隔壁的邻居明,但是不可以着作中的某某人物就是明。传统神话产生的那个时期,没有文字记载,一切都是石画和口头流传。至于记载神话的书籍,是很多年以后,有了文字,由不同的人根据传,记录下来的,神话可以是一种被神化的史话而宗教神话则不是。一个宗教的建立,必须有它蛊惑人心的教义,他的宗教人物与宗教神话则是教义的体现。如儒教崇尚地君亲师、崇尚忠义的关羽,还有就是原始神话巫教人物还有其影响力与大量的信奉者,宗教为了发展扩大影响力所以把他们收编到宗教体系,如妈祖。儒教的神很多都是根据历史人物建立的,有的也借鉴了古代神话的内容,所以它有中国神话的影子但已经不是中国神话了。再加上后来统治者的利用,所以就很容易很中国神话混淆了。
中国与希腊神话(西方神话)的区别:
1、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
中国古代神话篇幅都很短,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制和曲折生动的情节。十二大神:主神宙斯、后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总之,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
中国主神:地开辟神——泰古二皇;人类起源神——女娲;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
这一点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进行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有人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中华民族是早熟的儿童,正常的儿童用充满好奇和激情的眼光看世界,早熟的儿童用淡漠和沉思的眼光看世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大神均有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人情欲的神格特征;神话中充满对远古英雄和帝王献身精神的讴歌与礼赞,以及对神话人物保民佑民的职分要求。这其中一部分是先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后的改造。几千年来,这种尚德精神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人物的期望,甚至也影响着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致命恐慌请大家收藏:(m.zjsw.org)致命恐慌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