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玉米扒舞

首页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中世纪崛起 抗战:开局召唤一个德械师 抗日之兵魂传说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三国:我成了蜀汉丞相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明末之逐鼎江山 衣冠不南渡 寒门崛起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玉米扒舞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全文阅读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txt下载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3章 县试(一)

上一页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养好了精神,才能有最好的状态。

果然,这就是经历过新世纪大考小考无数次的。心态是真稳。

后面陆陆续续路过李景行考棚的考生看到李景行在考场里都能睡的这么安详。也是对他非常佩服。

当然也有一些,觉得这人就是来玩的,一点都不把科举当回事。

这种人都能考中,我只能说是老天无眼。

考场的铜锣声响起,李景行赶紧起来抹了把脸,垫了点点心。就默默开始等待。

很快试卷就发到了李景行这里,拿到试卷的李景行,没有赶紧就开始答题,而是把题目粗略都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印刷空白错漏。

才认真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

题目前面的倒都不是很难,都是一些贴经释义四书五经等。

大部分都是考你的记忆和理解的程度。

其中有一题,“ 孔子博闻,然不自矜。尝周游列国,道逢一童子,年七岁,当道而阻,乞孔子答二问,然后让路。其一曰:“鹅之鸣何以大?”孔子曰:“鹅之颈长,故其鸣大。”童子曰:“蛙之颈短,鸣亦甚大,何也?”孔子无以应。愧而谓弟子曰:“吾不如童,其可为吾师矣!”

这段故事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请学子根据这例故事写一篇治国策论。

李景行心想,这个故事不是想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却要我写治国的策论。

真的不是挖坑吗?再次把题目看了一遍,想了想,李景行突然就明白了。

提笔开始写道“治国之策,首在修身。昔孔子博学而不自傲,遇七岁童子,能自省其不足而拜师,此乃修身之典范也。夫治国者,当以孔子为楷模,谦虚好学,不断进取,方能治理好国家。

夫民者,国之本也。治国者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解决民之所忧,方能使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昔者,尧舜之治,以仁爱为本,百姓和睦,天下太平。是以治国者当施以仁政,轻徭薄赋,使百姓富足而知礼。

再者,治国需依法。法者,治之端也。治国者当制定公正之法律,使百姓知法守法。同时,执法者当公正严明,不偏不倚,方能使法律得以施行,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又者,治国需重视教育。教育乃国家之未来,人才之摇篮。治国者当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以治国者当倡导学习之风,使百姓皆能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

综上所述,治国之策在于修身、以民为本、依法治国、重视教育。惟此四者,方能使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喜欢李景行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李景行的科举之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疯了吧?抢亲抢到大帝头上了? 宋檀记事 诡舍 窥春情 剑道第一魔 修仙:开局是个瞎眼乞丐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月待圆时 理论上可行 玄幻:恭请剑祖,大斩诸天 灾后第六年,我靠发豆芽攒下农场 我的红警我的兵 甜心俏后妈 和离之后 十日终焉 古墓印记 疯了!全球被华夏流卡牌疯狂种草 大乾憨婿 末世老六:开局零元购天量物资 
经典收藏汉乡 盛唐小园丁 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大明皇太孙 官居一品 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 覆汉 翻云覆雨:从攻略尤物女帝开始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三国之走别人的路 明末工程师 火影之恶魔法则 初唐峥嵘 家父隋炀帝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 隋唐:开局卖身萧皇后 红楼:旁支小辈,陌路求生 扼元 
最近更新北魏遗史 三国:开局先爆兵一万亿 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我在三国有良田 重生之岳飞传奇 娶公主当国公他是挂逼吗? 重生野生时代 大明:什么,你让我起兵靖难 重生当逍遥小王爷 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 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 晚唐余晖 龙十一 原始社会之大秦帝国 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 青云志逆天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造反你后悔啥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大秦之开局召唤戚继光 两界当倒爷,皇帝找我借钱打仗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玉米扒舞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txt下载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 -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