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germplasm)
1.1 定义:
? 种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 种质是决定生物种性,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1.2 内涵:
携带种质的载体——群体、个体、部分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至DNA片段。【因此,种质包括: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及分子等不同水平上的种质。】
携带植物种质的主要材料——种子或各种无性繁殖器官。
遗传物质的载体:群体、个体、器官、配子、细胞、核苷酸片段、DNA片段。
2. 种质资源
定义:种质资源是所有用于品种改良或具有某种有价值特性的任何原始材料。
资源——有价值的
种质资源的丰度——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
果树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原生种和原始栽培类型、近缘种、育种材料
1)地方品种
有些材料虽有明显缺点,但往往具有某些罕见的特性,以及具备一些在目前看来虽然并不重要的特殊经济价值
往往因优良新品种的推广而被淘汰(特别是过时的或极为零星分散的品种)
是最重要的,具极大遗传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质资源。
2)主栽品种
经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或称改良品种。
遗传多样性较地方品种单一,即基因库较狭窄。
适应当前新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方式。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及抗逆性。但外地或外国引入的品种对本国(地)的特殊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差于本国(地)的主栽品种
它们是育种的基本材料。
3)原始栽培类型
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是现代栽培作物的原始种或参与种,是经数千年的发展而产生的。
不少原始栽培类型已经绝灭。现今往往要在人们不容易到达的地区才能搜集到。
基因库丰富,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应性更强。
是难得的育种材料。
4)野生种及近缘种
野生种是生物进化长期自然选择的的结果
栽培作物近缘种是介于栽培和野生类型之间的不同程度的过渡类型是先人人工选择的成果。
具备生物多样性,常带有作物所缺少的某些抗逆基因,在育种上往往作为抗源资源加以利用。
在生产上有些野生近缘种也作为嫁接砧木加以利用。
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干扰和破坏,很多野生近缘种已从开垦地上退走,有些种已濒于灭绝。
它是生物科学及植物育种的源泉。
5)人工育种材料
各种育种途径的中间材料。如这种材料可以是杂种后代、物理化学诱变育成的突变体,人工诱变的多倍体、体细胞融合材料、远缘杂交材料、转基因材料等等,有人称之为育种中间材料。
虽然它们具有某些缺点,而不能成为新的品种,但因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仍不失为一种优良的亲本或种质资源。
这类材料,因育种工作的不断发展会日益增加,这样会大大丰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核心种质
定义——以最少数量的遗传资源最大限度地保存整个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代表了整个群体的地理分布。
4.种质库(germplasmpool):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集合,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基因库。
二、果树种质资源学
1. 研究内容
1.1 起源与分布
1.2 演化与传播
1.3 资源的分类
1.4 收集与保存
1.5 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2. 研究方法
2.1 历史考古法、资源调查法、观察记载法、试验法
2.2 植物学研究(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
2.3 生态学研究(物候、气象、土壤、人类活动)
2.4 遗传学研究(杂交、测交、自交、远缘杂交)
2.5 细胞学研究(染色体组、核型、带型分析)
2.6 生物数学方法(模糊聚类分析、分支分析)
2.7 生物化学研究(植物化学、同工酶分析)
2.8 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标记)
3. 研究意义
研究果树种质资源的起源
充实果树种质资源群体,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为果树生产提供适宜的品种和砧木
丰富果树育种的种质源,并为生物工程提供目的基因
为持续、长久地服务于果树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4. 研究目的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内涵——
A. 需要——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B. 限制——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别跑,我看上你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别跑,我看上你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