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许(下午六点出头)。
盛情难却之下,李承乾与苏尘受邀进入高昌城,麴氏王族所在宫城。
麴文泰命所有麴氏宗亲,参拜太子李承乾以及苏尘、李恪、长乐公主。
麴氏族老拿出一张绘制皮革之上的高昌疆域地图,向李承乾几人细致介绍高昌国全境城池方位,以及各城人口规模和农事生产力。
高昌国,以后世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形成复杂多元的城池结构。
其城池分布既延续了汉代屯田基础,又在麴氏入主高昌(公元502年南北朝后期)达到鼎盛。
高昌人口约五十万,全境城池十一座。
国都高昌城人口为最,有着‘西域小长安’之称。
城墙高约三丈,包括外城、内城和王庭宫城,外城设9座城门,内城有青阳门、建阳门等。
宫城为麴氏王室居所。
交河城车师国故都,人口规模仅次于高昌城,高昌国重要军事据点,与高昌城并称‘双王城’。
之下三大军事重镇与交通枢纽:
柳中城,距离高昌城仅六十里,东汉西域长史班勇屯驻于此,前任高昌国主麴伯雄在此设立东部军事屏障,并作为控制伊伊吾的前哨。
横截城,西部军事要塞,扼守通往焉耆的交通要道。
高宁城,高昌北部边防重镇,抵御漠北游牧民族入侵。
其余六城为郡县治城池,与长安治下州县无异皆以农耕为主。
主产粟、麦、桑、麻。
特产安息茴香(孜然)、葡萄。
波斯古称安息国,安息茴香因此得名。
麴氏历代国君可谓治国有方,城池建设、军事布防面面俱到。
在西域诸多小国之中,可算得一翘楚。
虽不能独霸西域,却也无人敢欺,即使后期两历国主稍逊,面对霸主西突厥的威压亦不曾完全依附。
俱往矣。
麴氏族老双手奉图呈于李承乾坐前,“此图敬献太子殿下,以表我麴氏一族归诚之心!”
立国百余年的麴氏高昌,麴氏族老献图于太子李承乾,高昌彻底归附大唐帝国。
麴文泰自决心归队大唐,便早已休书信列明利害,派人回国都传达麴氏王室。
因此,宫城麴氏一族对李承乾的到来,并无感到意外。
端坐首位的李承乾起身接过地图。
苏尘、李恪、房玄龄、薛仁贵跟着起身,一同前来的白苏伐叠等三位郡公自无例外。
李承乾将地图交给了身旁的苏尘,拱手一礼谦逊有度。
缓缓开口:
“此图之上,所绘岂止山川城郭、道路水渠?”
“乃麴氏一族百余年,于此大漠绿洲之中栉风沐雨,开创文明之根基,先贤化黄沙为良田,引雪水溉沃野,使得高昌成为西域乐土,商贾云集。”
“此乃福泽万世之功德,孤,在此代大唐西州万民敬谢麴氏先辈之辛劳!”
李承乾话语稍顿。
麴文泰以及在场麴氏王室成员,正欲作礼回应。
李承乾微微抬掌阻止众人躬身行礼,看向麴文泰拱手说道:“交河郡公归义之举,更是深明大义,慧眼如炬。”
“既承先辈之基业,更能洞察天下大势,顺天应人,举国归义!”
“此非偏安一隅权宜之计,实乃将先辈之心血,融入华夏万世之洪流。”
“此等壮举堪比古之贤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孤希望麴氏一族,能以此为始,与大唐同心同德共谱华章,让此丝绸古道永绝烽烟!”
李承乾铿锵有力的余音,回响在玄柱金顶的大殿内。
麴文泰向李承乾恭敬一拜,“能得太子殿下此番谬赞,臣与族人倍感荣光!”
“自此往后,朝廷但有所需,臣等愿为前驱为王师指引道路,扫清西域迷雾!”
方才献图的麴氏族老,望着眼前雄姿英发的李承乾,不由想起李唐立国之初那位举世无双、有着多重光环加于一身的李世民。
李渊称帝,李世民获封秦王。
武德元年……
尚书令,中枢行政最高长官,掌尚书省事务,位列宰相核心。
右翊卫大将军,禁军核心将领,负责宫廷与京畿宿卫。
雍州牧,掌控京畿民政与治安。
武德三年平定刘武周,晋升太尉,加授三公之一,为朝廷最高军事长官。
武德四年平定王世充、窦建德。
李渊特设超品职务——天策上将,位列三公之上,允许开‘天策府’私铸钱币。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管辖关中、河南、山东、河北,有权任免辖区官员,实际掌控中原核心区域。
益州道行台尚书令,掌控西南地区军政大权。
左武侯大将军,禁军将领,进一步强化对京畿军事力量掌控。
麴氏族老不曾见过李世民,但有关秦王李世民的辉煌战绩,西域诸国无人不晓。
“还请太子殿下放心,‘归义楷模’四字麴氏一族不敢忘却,必当时时警醒,克勤克俭不负天恩!”
此前房玄龄已安排两名工匠与高昌城的官僚对接,详谈天山峡谷归义阁修建一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