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言,你的奏折中书不敢妄断,便呈到朕这里,朕召你来便是想要问问你的想法。”
梁朝心中其实颇为意动,但是另设一个机构也不是小事,当慎之又慎,切要抗住朝臣的压力。
王清晨躬身道:“清晚前几日省亲谈及陛下夙兴夜寐劳于工牍,久之有碍龙体。臣之本意,乃是为陛下分劳。”
梁朝沉默片刻:“卿之好意朕心甚安,参议之能朕心明了,只是你所谓批红之权,具体说说!”
“批红之权,乃陛下亲掌。参议所拟票拟,不过为陛下提供参考。若陛下认可,则朱笔批红;若觉不妥,可发回重议,或亲自改定。如此,陛下既可掌控大局,又能从琐碎政务中解脱出来。”
王清晨将内阁的运行机制粗略说了一遍,这就相当于给皇帝找了一个秘书室,对于梁朝来说更容易接受,且对朝臣的权力并无太大限制。
不过也直接削弱了宰相职权,单从这方面来看,梁朝就是满意的。
自古君权与相权便有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两者相辅相成又互相抵制,宰相想的是时时刻刻削弱军权,皇帝想的也是削弱相权。
若是真的如王清晨所言,与皇权来说天然得利。
“且参议并无实务,仅为陛下顾问,无实权,无实职。若其人所言不当,陛下随时可撤换,不致形成掣肘。”
毕竟现在朝廷虚封的职衔太多,王清晨的头上还兼着东宫侍讲呢!
增加一个参议的虚衔并不会引起朝臣太多的抵触。
梁朝眼中精光闪动,他第一时间便发觉了参议的本质,若是长此以往必定会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属于皇帝一个人的常设机构,那么宰相是否就可有可无?
梁朝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且参议可从六部致仕老臣中选贤举能,发挥余热,他们熟悉政务,又能从不同角度为陛下提供见解。”王清晨提供了一个思路。
如今六部部堂多是景佑一朝的老臣,梁朝这些日子正想办法换上自己人,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不过这些老臣做的都不错,没有理由贸然更换恐引发朝堂动荡,若是许以参议之位,可谓一举两得。
“此事关系重大,容朕细思。”
“不过,卿能体恤朕躬,朕心甚慰。”他抬眸看向王清晨,目光深邃。
“臣只是尽本分。”王清晨躬身。
“卿可不止于此。朕亦知错,登基以来忙于政务,确实对晚儿的关心少了,劳你这位大舅哥指点迷津!”梁朝笑道。
“臣绝无此意!”
不管有没有,王清晨都不会承认。
梁朝摆了摆手,语气轻松:“朕明白你的心意。不过此事确实需要慎重。你且将具体章程拟个条陈上来,朕与诸臣商议后再定。”
“臣遵旨。”王清晨知道此事急不得,躬身应下。
从宫中出来,王清晨心中已有计较。
梁朝的态度比他预想的要积极,看来繁重的政务确实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感到疲惫。
若能借此机会推动参议制度的建立,不仅能为梁朝分忧,也能在未来的朝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回到府中,王清晨却见源冰神色凝重,关切地问道:“为何表情如此凝重?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父亲今早来信,说漠北今年收成不错,各部族安居乐业。只是...”源冰顿了顿。
“朝廷在边境已经开始屯兵,而且前往西北的商路已经断了。”
王清晨沉默片刻。
自从北戎覆灭后,梁朝确实在边境加强了军备,这从发往各地的军资便可以看出一二,名义上是防备草原其他部族,实则针对的是谁,明眼人都清楚。
“岳父大人有何打算?”
“父亲说,只要朝廷不主动进犯,漠北绝不会先动刀兵。”源冰轻声道。
“但他也希望...若真有那一天,你能在朝中周旋一二。”
“放心,我自有分寸。”
……
接下来的日子,王清晨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参议制度的条陈上。
他仔细研究了辅政制度,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拟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
与此同时,朝中关于设立参议的风声也逐渐传开。
正如源冰所料,这一提议遭到了不少重臣的反对,不过一些致仕的老臣收到消息却是开始奔走起来,这些老家伙的能量不可谓不大,反倒是让朝堂安静不少。
毕竟这一个个的,都是成宗做祖的人物。
梁朝在仔细审阅了王清晨的条陈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将这份奏折留中不发,此举也是在试探朝臣的态度。
“参议之事,朕思之再三,觉得可行。不过首批参议人选,朕确有考量。”
时隔月余,梁朝再次召见王清晨表明心意,看其应该是下定了决心,毕竟这么长时间,朝堂上的热度也消散了,反对之声也骤减。
“此事当由陛下一言而决!不过人数却不宜过多,臣下以为五人为最佳”王清晨自然不想在此事上贪功,更不想在此事上横插一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请大家收藏:(m.zjsw.org)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