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不许请隧
先秦:左丘明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
①郏(jia):周王城地名。在今河南洛阳西。惠后借狄人的势力立自己的儿子叔带为周王。襄王出奔。晋文公带领军队消灭叔带,仍立襄王。“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即指此。
晋文公使周襄王在王城定位,
王劳之以地,
②劳:犒劳,赏赐。襄王因晋文公立了功,把阳樊、温原、穳茅之田赏给他。
襄王以土地酬劳他,
辞,
晋文公推辞不受,
请隧焉。
③隧:挖地通路叫隧,当时是天子的一种葬礼。
请求死后赐以天子之礼隧葬。
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
④甸服:畿内之地。
襄王不允许,说:“从前我们先王得到天下,划定国都内外方圆千里的地方,作为甸服,
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
⑤百姓:有世功的百官。
以这些地方的田赋供奉上帝山川诸神的祭祀,准备百姓万民的财用,
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防备有不来朝贡和其它意料不到的祸患。
⑥不庭:不来朝贡。不虞:意外的事故。
其馀,
⑦其余:指甸服以外的土地。均分给公侯伯子男:据《周礼》记载,公封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
其余的土地,
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⑧宁宇:安居。
用来平分给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使他们各有安宁的居处,
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以顺应天地之道,不致遭遇到灾害。
先王岂有赖焉?
⑨赖:利。意即天子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都把它分封给诸侯了。
先王哪里得到什么利益呢?
内官不过九御,
⑩九御:即九嫔。嫔:女官。
王室内官不过九嫔,
外官不过九品,
⑾九品:即九卿,指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据《周礼》:“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外官不过九卿,
足以供给神只而已,
⑿神祗:神,天神;祗(qí),地神。
只够用来供奉神灵而已,
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
⒀耳目:指声色。心腹:指嗜欲。
岂敢满足和放纵声色嗜欲,
以乱百度?
而扰乱各种法度?
⒁度:法度。
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
⒂服物:使用的器物及礼仪,包括隧葬。采章:采色花纹。
“古人有句话说:‘改换身上的玉佩,就要改变走路的样子。’只有这死后和活着时的服饰器物上的色彩花纹,
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
是用来监临统率百姓,而显示尊卑贵贱的差别的。此外,天子还有什么不同的呢?
“今天降祸灾於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爱也?
现在上天降灾祸于周室,我不过是替先王看守府库的人,如果因我不才,有劳叔父,而将先王的隧葬大典颁赐给叔父,来奖赏对我个人的恩德,叔父定会表面接受而实际憎恶,并且非难我,其实我怎敢有所吝惜呢?”
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辞之有与?
叔父如果能发扬光大伟大的德行,更换朝代姓氏,改变典章制度,创建统一天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功劳,然后采用天子拥有的一切典章制度,来安定百姓,那时,我将流放和躲藏到边远的地方,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
如果叔父还是姬姓,就仍将列为公侯,恢复先王定下的职分,隧葬制度恐怕不能改变呢。希望叔父努力显扬光明的德行,隧葬大典将会自行到来。
我怎敢以个人之间的酬劳而改变前代的典章制度,来侮辱天下的人,我将怎样去对先王与百姓?
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又怎样去施行政令呢?如果不这样,那末,叔父在自己的土地上行隧葬之礼,我又哪能知道?”
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
晋文公于是不敢请求隧葬,接受了襄王赏赐的土地就回国了。
【注释】
喜欢2024开始记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2024开始记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