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之手需要补足的最大的三个问题就是“不稳定”“不可视”和“触摸”。
这分别导致了剥离效果随机、无法明晰效果和剥离范围受限。
而在墨纣看来,【刻录之瞳】就是对“稳定性”的一种补足,但这仍然不是最佳的方法。
好比此时,他看着一小块橡皮泥和一块玻璃陷入了沉思。
这两样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无法破坏】。
其剥离过程为,墨纣剥离掉一次玻璃,随后将能力刻录,再次施加在了橡皮泥上。
起初,玻璃表现出的特性似乎为【无法破坏】,类似于遭遇骨头那晚自己剥离的牛栏山酒瓶。
但他无法确定自己消除的是什么特性,因为能造成【无法破坏】的方法太多了。
直到他把能力刻录到橡皮泥上,他才发现了玻璃的【无法破坏】只是一个衍生结果,其真正剥离掉的是形变能力!
以往,对于一些特性十分绝对,但又无法实验的物品,他只能潦草地做一些猜测。
但有了【刻录之瞳】,他现在至少有了一个对比的物品。
如果刚才他贸然将这个能力作用到自己身上,那毫无疑问自己就直接废了。
墨纣不清楚“形变”在那些事物的本质中到底囊括了哪些东西。
但光看那块无法破坏的橡皮泥,至少也能推测出,恐怕这块泥巴的所有粒子相对位置都不会改变了。
他进入梦境,默默将这次的剥离情况记录在面前巨大的屏幕上,眼神却前所未有地疲惫。
一张张图片和一串串记录铺满了他的四周,堆砌起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高墙。
他已经在地下空间里待了三天。
但事实上,除却必要的实验过程,他还需要和以往的实验记录对比,并进行收录和总结。
这些东西都在梦魇空间进行,在短时间内的上百倍时间流速下,他已经不知道在这些东西上死磕了多少天。
剥离之手,多么美好而痛苦的名字。
似乎对万事万物生杀予夺的权力近在咫尺,但在墨纣无法明晰其能力下繁杂的底层逻辑前,这又显得如此遥不可及。
随着对右手特性的了解越深,他就感觉自己越迷茫。
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让他十分疑惑:
首先是他怀疑自己之前一直以来猜测的【万物存在之树】的逻辑体系有问题。
类似玻璃和橡皮泥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一些特性的失去侧面衍生出了另一种特性。
但如果他先剥离掉的是【可破坏性】,理论上同样能让这块玻璃在物理层面无法形变,但是玻璃内的基本粒子依旧可以无时无刻地运动;
可橡皮泥却依旧可以形变,只要不破坏其整体性就够了。
但另一种解释似乎也合理:
譬如因为玻璃【无法破坏】,所以本身的结构更加坚韧,在足够的力的作用下,其韧性趋于无穷,反而可以肆意形变。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都代表这两者的互相干涉下对【存在之树】的其他枝条做出了影响。
这代表他以前的猜想有问题。
与其说是【树】,不如说对方是一张至少三维起步的【网】。
梦境中他大手一挥,一张画有XYZ三个轴的三维坐标系内,正画着一团杂乱的巨网。
网点内的关系有些不清不楚,从中心的一个点向外延伸了数百条线,每条线又延伸出更多东西。
而这些线之间又相互连接,由不同色彩代表,端点处又标明了各种特性和猜想,但似乎没有一个是完全确定的。
他默默地找到一个代表【可塑性】的点,将它和它延伸出去的【形变】点一同连向【可破坏性】。
“【乙D0次实验】,再一次动摇了【存在之树】的构想,但剥离的基本关系还有所保证。
剥离之手改变的似乎是事物的某种超越物理的本质……或者说现有科学还做不到观测到这些情况。”
墨纣将实验编号记下,并做出简短评语,将这份记录纳入梦境之中。
编号里,乙代表这是他获得【刻录之瞳】后开始的实验,D则是指“对比实验”,02代表“由小及大”,后面则是单纯的实验次数。
所谓“由小及大”,也涉及到他的第二个疑惑。
墨纣作为文科毕业,对理科了解有限,但通过梦魇能力获得了不少知识后,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譬如十几万次的剥离中,纵使大多数都剥离不出有用的东西,但也让他发现结构越简单的反而越容易剥离。
期间甚至让不少小东西直接消失。
但这又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如果一个物质的基本构造越简单,按道理来讲,他应该更容易触及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粒子的剥离。
那如果他剥离掉“粒子之间的间距”呢?
从现有科学角度出发,如果粒子的间距趋于0,那物质会瞬间坍缩成一个致密且极小的物体,同时质量会趋于无穷大。
那这个世界基本上就可以毁灭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永生:从对抗收容组织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永生:从对抗收容组织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