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电影管理条例》,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施姐,你觉得国内的这个最新的电影条例怎么样?”
对于入世后的国内电影的这个条例,小季同志作为全世界着名的电影人,自然是非常重视的。
“老板,我主要看的就是关于电影审查这一块,我觉得比90年代的那个暂行的条例,要稍微好一些。在关于电影审查的规定中,是列举了一系列的限制的内容。那这些列举的比较细化的条款,算是明确的内容了。
但这个电影审查的标准,我觉得本质上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也就是仍然要依靠个人的倾向。”
1993年《电影审查暂行规定》首次确立电影审查标准,但条款表述模糊,如“其他应禁止的内容”等兜底条款,赋予审查部门极大自由裁量权。
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虽然进一步细化了禁止内容,但执行中仍依赖人的主观的裁量。
当时,京城电影学院的那位谢导曾批评:“审查随意简单,片名修改都可能无理由”。
这一阶段的审查缺乏透明度和法律依据,更多依赖行政指令和个案判断。
“嗯,电影审查制带来的,就是审查的标准问题。
国内审查的标准,还是有些随意,总是留下个人裁量的余地。
这一点,有的时候审查电影变成了一种权力,这个权力,就是那种行政性的指令。
其实电影审查,主要还应该是艺术上的、专业上的。不过没办法,国内是不太可能搞电影分级制,这个电影审查制还会延续下去。现在国内好多拍电影的导演,在进行电影项目的时候,总要考虑成片会不会过不了审。
因为我们的电影审查标准是一刀切,根本不分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市场。”
季宇宁对这个最新的电影管理条例里的电影审查内容,还是挺失望的。
他记得未来国内的电影审查还会不断的调整。像2015年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出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下放审批权限等举措,试图通过立法明确审查边界。但实际执行中,“宽进严出”模式导致部分创作者担忧:前期门槛降低,但成片审查仍可能因模糊标准被卡,风险反而更大。尽管法律要求审查标准公开并征求专家意见,但具体细则仍缺乏清晰界定,如“宣扬迷信”、“破坏社会稳定”等表述依然笼统。
“老板,现在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还是比较低的,98年我们那部《泰坦尼克号》在国内的票房是3.6亿,除了这部电影之外,这几年国内每年的票房冠军基本上都是一个亿左右,有的时候甚至还到不了一个亿。像前年1999年的票房冠军是国产片,就是那部《不见不散》,票房才4,300万。
今年的国内票房冠军,是好莱坞的那部《珍珠港》,票房也才1.05亿。”
“施姐啊,国内这才刚刚入世,此前我们是长跑或者中长跑,现在开始是短跑了,可以说是短跑刚刚起跑。
未来的速度会是很惊人的。会让人看得目不交睫的。
未来国内电影的发展速度会和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的,而且同样是发展很快。
今年分账片要增加一倍,由10部变成20部,进口片增加了,这也会刺激国产片的发展的。”
在2001年年底中.国进入WTO之后,每年的引进片数量提升到了20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电影市场的扩张,观众审美的提升,这个数字显然不够用了。2012年,中.美在洛杉矶签署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将分账片名额提升至34部。
分账片数量的提升,让国内电影市场更加开放,无疑让国内电影市场更加的多元,亦是大幅刺激提升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
“别看现在国内单片票房,一般的记录是1亿人民币。
按现在的汇率,也就1,200万美元左右,但按照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单片票房上10亿,我估计不会超过10年。”
小季同志又按照记忆盘点未来了。
2010年,好莱坞巨制《阿凡达》在国内一举取得了10亿+的惊人成绩,让国内单片市场表现进入到10亿+时代,也随着这部影片的出现,国内电影市场再度腾飞。但国产电影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然而并没有等太久。2012年贺岁档,一部被所有人忽视的小成本喜剧《泰囧》,竟然完成了超级大逆袭,最终成功拿到了12.7亿的成绩,惊呆了世人。自此之后,国产电影正式进入10亿+时代。
在国产电影快速腾飞的阶段,其实刚好也是好莱坞大规模进入内地市场的阶段。自WTO之后,好莱坞电影犹如神兵天降,占据着各种年度榜单,几乎在票房大盘份额上,引进片始终压制着国产片份额。
然而在2013年,这一局面彻底得到了扭转,国产片在票房份额上终于超越引进片。后面从趋势上来看,这种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国产片的份额亦是越来越高,甚至有些时候已经突破80%。尤其是单片上来说,当年的内地票房TOP17中,仅有一部好莱坞电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