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纵队是理想主义与反法西斯精神的一块丰碑,其特指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由来自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千千万万的反法西斯人士志愿组成的军事单位。】
【其总数约4万多人。其中苏联志愿者约2000-3000人,德国志愿者约3000-5000人(其中许多是流亡的反纳粹人士),波兰志愿者约3500人,美国志愿者约2800人(林肯营),英国志愿者约2000多人,意大利志愿者约3000人(都是反墨索里尼的流亡者),法国志愿者约人,还有其他数十个国家的志士。他们为反抗法西斯、扞卫民主自由而战。】
天幕下,南宋。
文天祥凝望着天幕上那些陌生面孔,缓缓道:"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异域志士,为信念远赴他国战场,其行可敬,其心可鉴。"
明朝,戚继光若有所思:"当年戚某剿倭,深知保家卫国之责。而这些异国志士,不为私利,跨越重洋为他国而战,此等胸襟,令人敬佩!"
【可惜我之前没和你们讲关于法国和意大利士兵的事,这是我的错。否则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会对法国、意大利有这么多志愿者会感到如此惊讶。】
【国际纵队法、意志愿者的巨大牺牲,与我们熟知的某些战场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恰恰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士兵的战斗意志源于他们是否清楚“为何而战”,并且与他们的良知和思想紧密相连。】
唐朝,李世民对群臣感叹:"观此可知,民心向背,在乎道义。这些志愿者不为名利,只为心中信念,其精神可昭日月。"
【当人们为反抗法西斯这样崇高的理想信念而自愿参战时,他们是为自己的良知而战,这种内在驱动力能激发出无限的勇气与韧性。】
【反之,在被强迫或迷茫中走上战场的士兵,缺乏这种精神支柱,其战斗效能自然会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国际纵队是理想主义与反法西斯精神的一块丰碑。】
天幕下,岳飞对这个观点深以为意,对着儿子岳云说道:“后世的军队正是如此”。
岳云点点头,认可的回道:“父亲说的对,每每看到后世军队的战力,都会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那犹如钢铁般永远激昂的战斗意志和主观能动性,总是令人印象深刻,惊讶不已”。
【这个完全由志愿者组成的军事单位,他们中有工人、诗人、学生、医生、教师、水手、知识分子、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未踏足过西班牙,甚至不会说西班牙语。】
【他们响应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求援呼吁,为了扞卫民主、反对弗朗哥法西斯叛乱及其背后的德、意法西斯干涉势力,自愿奔赴西班牙战场,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被征召,不是出于国家利益或个人财富,而是基于人类的良知、对民主自由的扞卫以及对法西斯主义的仇恨。】
【他们的壮举,是人类良知对抗黑暗的史诗,是国际主义精神在反法西斯战线上最辉煌的实践。其赫赫声名,源于无数志愿战士用生命铸就的英勇与牺牲,而非依附于任何一个政治组织。】
【国际纵队的成立,固然与当时第三国际号召和组织全球反法西斯力量有关。第三国际的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和动员作用,设立了专门机构招募志愿者、筹措物资并组织运输。】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国际纵队并非第三国际的下属军事组织或常设机构。其本质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反法西斯这个特定目标而临时集结的跨国志愿者组成的军队。两者完全不相干,更多的是合作过。】
天幕下。三国-蜀汉。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说道:"如此看来,编造出'总舵手为国际纵队解释而感到高兴'的谣言,其荒谬程度,不啻于指鹿为马"。
一旁的关羽丹凤眼微睁,声如洪钟:“先生是为第三国际解散,从此少了一层束缚而感到高兴,是出于对革命摆脱不必要的外部干预、获得独立发展空间的欣慰,是原则性的、战略性的喜悦”。
他越说越是激动,面泛红光:“再说了,第三国际本身就是处于其自身处于政治考量而做出的妥协,他们自己散了,先生也为此少了个‘金箍’,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关羽紧握青龙偃月刀,义愤填膺:“这种篡改,不仅侮辱了先生,玷污了他作为一位反法西斯战士的情感,更是对国际纵队无数英勇战士的侮辱!”。说罢,他冷哼一声,对那些阴暗的鼠辈露出鄙夷之色。
诸葛亮微微颔首,说道:“将二者混为一谈,已属不该;进而篡改先生的态度,更是错上加错,荒谬绝伦!发这种这种论调的,不是极度的无知者,便是别有用心地搅乱历史浑水”。
【之前说了国际纵队来自五十多个国家,这其中不乏知名人物,如海明威以这段经历创作《丧钟为谁而鸣》,乔治·奥威尔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忠实记录参战历程。这些志愿者变卖家产,瞒着家人,冒着被捕风险,穿越国境奔赴西班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请大家收藏:(m.zjsw.org)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