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暗影之牙”的追击后,“逐星者”号并未立刻进行长距离跃迁。在“绝对虚空”的边缘区域,空间结构已经变得极不稳定,盲目的跳跃无异于自杀。艾莉森小心翼翼地操控飞船,沿着“守夜人”提供的、一条相对“安全”的古老航线航行。这条航线蜿蜒曲折,避开了一些已知的空间褶皱和规则乱流区,但所谓的“安全”,也仅仅是相对那足以瞬间撕裂恒星战舰的绝地而言。
舰桥内,灯光被调至适应长航行的柔和模式。卢卡斯闭目凝神,尝试将感知延伸至飞船之外。在微光火种的加持下,他的意识仿佛触须般探入周围的黑暗。那种感觉异常奇特,并非纯粹的虚无,而是一种……粘稠的、冰冷的“空”。常规宇宙中无处不在的背景能量辐射在这里微弱到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缓慢而顽固的“消解”感,如同置身于一片能侵蚀万物存在的酸液海洋。他甚至能“听”到,“逐星者”号强化后的护盾与这种虚无属性持续摩擦发出的、几不可闻的嘶嘶声。
“护盾能量正在以每小时百分之一点五的速度缓慢流失,”艾莉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她盯着工程读数,语气严肃,“这还只是在边缘,并且没有遭受任何主动攻击。这种损耗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补充,我们的能源储备有限。”
卢卡斯睁开眼,眼中微光闪烁:“这就是‘侵蚀’的本质,一种规则层面的磨损。守夜人提供的防御矩阵起了作用,否则损耗速度会快上数倍。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初始之火’的线索,否则即使没有追兵,我们也支撑不了太久。”
他走到星图前,那片代表“绝对虚空”的区域依旧大部分被迷雾笼罩,只有一条细如发丝的光标标示着他们当前的航线,航线尽头是一片令人心悸的空白。
“幽影军团的主力舰队,预计多久会抵达这片空域?”卢卡斯问道。
艾莉森快速计算了一下:“根据‘暗影之牙’的速度和它们最后发送信号的时间点推算,如果它们的主力全速前进,并且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虚空边缘的环境影响,最快可能在三到五个标准日内进入有效追踪范围。但这只是最理想的估算,前提是它们能准确定位我们进入虚空的切入点。”
卢卡斯沉默片刻,手指在星图上的某个区域点了点:“守夜人的资料提到,这片区域存在一个古老的引力源遗迹,被称为‘沉寂之锚’。它可能是某个早已消亡的古老文明试图在此地建立稳定前哨的失败产物。它的残余引力场或许能干扰常规的扫描探测。”
“你想利用它做掩护?”艾莉森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但风险很高,那种地方的规则扭曲通常更严重,而且资料库对它的记载非常模糊。”
“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优势。”卢卡斯目光坚定,“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只有利用环境和信息不对称才能争取一线生机。调整航向,目标‘沉寂之锚’。我们就在那里,和我们的‘老朋友’玩一场捉迷藏。”
“明白。”艾莉森没有犹豫,立刻执行指令。“逐星者”号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偏离了原本的航线,向着更深邃的黑暗驶去。
航行是漫长而压抑的。窗外是永恒不变的漆黑,几乎没有参照物,时间感变得模糊。卢卡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继续深入理解微光火种与观察者核心的力量,尝试着将那种规则稳定场的能力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哪怕只是笼罩舰桥,或许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艾莉森则不断优化着飞船的系统,尽可能降低能耗,同时调试着那套新得的工程护甲,确保其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作。
大约一天后,传感器终于捕捉到了异常——一个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引力扰动源。随着距离拉近,一个巨大的、轮廓扭曲的阴影逐渐在导航屏幕上显现。
那便是“沉寂之锚”。
它并非行星或恒星残骸,而是一个巨大的人造结构残骸,其风格与“守夜人”前哨站的简洁几何体截然不同,更像是某种扭曲的、非欧几里得几何的造物,巨大的金属骨架断裂、扭曲,仿佛被一只巨手捏碎后又随意抛弃在此地。残骸周围的空间呈现出不自然的波纹状,光线经过那里会发生诡异的偏折。
“规则扭曲指数超标百分之三百,”艾莉森报告道,“护盾损耗速度加倍。扫描波束受到严重干扰,有效探测范围缩小到不足常规状态的十分之一。”
“对于我们是劣势,对于追兵同样如此。”卢卡斯深吸一口气,“关闭非必要系统,进入静默航行模式。我们靠进去。”
“逐星者”号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入“沉寂之锚”那巨大的阴影之中。飞船借助扭曲的引力场和残骸结构作为掩护,关闭了主动传感器,只保留最低限度的被动接收单元。
等待是煎熬的。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卢卡斯能感觉到,残骸深处散发出的那种死寂、冰冷的气息,甚至比外界的虚无更令人不适。这里仿佛凝聚了某种终极的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圣诞诡异录请大家收藏:(m.zjsw.org)圣诞诡异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