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洞天的广场上,星叶蕨已经长成了半人高的灌木丛,叶片在晨光中舒展,金绿色的脉络里流淌着淡淡的地脉能量。小李蹲在花丛旁,小心翼翼地给新抽的嫩芽浇水,手腕上的守界人徽章在阳光下泛着光——这是他通过最终考核后获得的正式徽章,边缘还刻着“地脉守护者”的小字。
“小心点,别把能量营养液浇多了。”林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便装,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观测日志,封面上贴着七大锚点的照片,“这几株是用星界土壤培育的变异品种,对水分敏感,过量会烂根。”
小李连忙直起身,指尖的能量检测仪显示土壤湿度刚好达标:“林医生,您看它们的生长速度,比普通星叶蕨快30%,净化暗物质的效率也更高。凯议长说,星盟的生态舰已经开始批量培育了,下个月就能送到火星殖民地。”
林徽翻开日志,在“星叶蕨改良记录”页写下新的数据:“这才是技术该去的地方——不是制造武器,是让更多地方长出能呼吸的绿色。”她的目光越过广场,落在新建的联合学院上,那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地球与星界的孩子在共同上能量基础课。
联合学院的穹顶采用了星盟的透光合金,能同时过滤紫外线和暗物质辐射。梁良站在教学楼的露台上,看着教室里的情景:星盟的小战士正用能量手环演示星界潮汐,地球的孩子则用沙盘讲解地脉流向,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在笑声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凯刚才发来通讯,星界边缘的噬星残部已经被彻底清除。”张峰走上露台,手里的终端显示着星盟传来的战报,“他们用我们提供的净化弹改良了武器系统,效率比之前提升一倍,还说要给我们记首功。”
梁良接过终端,战报末尾附着一张星图,曾经标注着红色威胁点的区域如今被绿色覆盖:“不是记功,是证明。”他指着星图上的地球坐标,那里被一圈金绿色的光晕包围,“两种文明的能量合在一起,才能照亮这么多黑暗的角落。”
露台下的训练场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守界人新兵正在进行体能训练,队列里混着几名星盟士兵——这是新推行的“双界交换计划”,双方每年选派优秀成员到对方阵营学习,小李就是第一批进入星盟战舰实习的地球士兵。
“这孩子在星盟舰桥上表现不错。”张峰看着训练场上格外认真的小李,“据说能凭直觉判断星界能量流的转向,比星盟的精密仪器还快半秒,凯说他是‘天生的星舰导航员’。”
梁良想起三年前在试炼场里紧张得发抖的少年,如今已经能在星盟舰桥上独当一面,眼里的光比星叶蕨的脉络更亮:“不是天生,是被逼出来的。当年在雨林里,他要是判断错寄生体的移动方向,早就活不到今天了。”
午后的联合实验室里,埃隆博士正和星盟的能量专家争论不休。全息屏幕上,地脉与星界的能量转换公式被红笔改得密密麻麻,林徽端着两杯能量饮料走进来,恰好听到博士拍着桌子喊:“你们的转换效率太低了!必须用地脉的脉冲频率做基准,星界能量太暴烈,会烧毁设备的!”
星盟专家不甘示弱地调出数据:“但地脉能量不稳定!上个月珠峰的能量波动差点让整个系统崩溃,加入星界的稳定因子才是关键!”
林徽将饮料放在两人面前,指尖在公式旁画了条曲线:“试试用‘潮汐共振’模式?地脉的脉冲做横轴,星界的稳定因子做纵轴,在交汇点取平均值。”她调出模拟数据,转换效率瞬间从68%提升到92%,“就像守界人和星盟战士,各有各的长处,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两个固执的专家同时愣住,随即哈哈大笑。埃隆博士拍着星盟专家的肩膀:“明天去地脉锚点实地测试!要是成了,我请你喝亚马逊的灵枢果汁!”
黄昏时分,龙脊洞天的能量穹顶突然展开,露出背后的星空。星盟的“星辉号”战舰缓缓驶入,舱门打开,凯带着一群星盟孩子走下来,他们手里捧着星界的发光植物,与地球的孩子们交换礼物——那是用星叶蕨种子和星界花粉制作的纪念徽章,在暮色中闪烁着柔和的光。
小李带着星盟的小导航员跑向观测台,那里的望远镜能看到火星殖民地的灯光:“你看,那里的星叶蕨已经开花了!林医生说,等花开满山谷,就能建立新的地脉锚点,到时候我们就能在火星上种灵枢稻了。”
星盟小导航员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手指在能量手环上滑动,调出火星的土壤分析图:“我们的勘探队发现了星界本源矿脉!和地球的地脉能量很像,也许……也许有一天,火星的地脉能和地球连在一起?”
梁良和凯站在一旁,听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设想,不约而同地笑了。凯的指尖划过腕上的通讯器,调出星盟议会的最新决议:“议会批准了‘地脉延伸计划’,十年内,我们要在太阳系建立五条能量通道,把地球、火星和星界前哨站连起来,就像孩子们说的那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仙后成了特种兵请大家收藏:(m.zjsw.org)修仙后成了特种兵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