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下的暗涌
冰原的信号
“夜莺”组织的全球监测系统在一个深夜发出了尖锐的警报。林羽赶到迷雾庄园的信息中心时,赵小念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信号来自北极圈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她指着屏幕上闪烁的红点,“科考站的气象卫星捕捉到了高频神经波,频率与伯格的‘情感剥离’技术高度吻合,但强度提升了至少五倍。”
屏幕上弹出一张照片:白雪覆盖的冰原上,一座棱角分明的白色建筑嵌在冰川里,像一块巨大的冰晶。这是“极光研究所”,表面上是研究极地气候变化的机构,实际由欧洲一个神秘的财团控股。“三个月前,研究所突然对外宣称‘进行封闭实验’,暂停了所有对外通讯。”赵小念调出一份人员名单,“里面有十二名研究员,都是神经科学和极地生态学的顶尖专家,其中一个名字很特别——伊娃·伯格,是伯格教授的女儿。”
林羽看着照片里研究所的穹顶,在极光下泛着幽蓝的光,像一只蛰伏在冰原上的眼睛。“高频神经波能穿透冰层,影响周围的生物。”他想起陈阳的研究报告,“如果在北极使用这种技术,后果不堪设想——冰层下的微生物群落、迁徙的极地动物,甚至附近的科考人员,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此时,陈阳从瑞士发来视频,背景是实验室的低温舱。“我模拟了那种高频神经波对人体的影响,”他指着屏幕上紊乱的脑波图,“会导致突发性情感崩溃,轻则失忆,重则变成没有自主意识的‘冰原幽灵’。伊娃很可能想完成她父亲未竟的‘实验’,用北极的极端环境测试技术的极限。”
李秀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心理评估报告:“伊娃小时候目睹父亲被逮捕,心理受到极大创伤,她的论文里多次提到‘用绝对理性净化世界’,这根本是扭曲的复仇心理。”
林羽看向窗外,心叶花的种子在温室里发了芽,嫩绿色的叶片努力伸向阳光。“我们必须去一趟斯瓦尔巴。”他说,“北极的春天快到了,冰层开始融化,一旦技术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冰封的研究所
斯瓦尔巴群岛的四月,依然被极夜笼罩。林羽和陈阳搭乘科考船抵达时,海面上还漂浮着巨大的冰山,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极光研究所的大门紧闭,周围的雪地上没有任何脚印,安静得能听到冰裂的声音。
“通讯被屏蔽了,”陈阳调试着设备,“但我检测到内部有微弱的生命信号,集中在地下三层。”他们绕到研究所背面,发现一个通风口被人为破坏过,边缘的冰碴上沾着暗红色的痕迹。
顺着通风管道爬进去,内部弥漫着消毒水和冷却液的味道。走廊里的应急灯发出幽绿的光,照亮地上散落的文件,上面画着复杂的神经图谱,旁边用红笔标注着“净化阈值”。一间敞开的实验室里,培养皿里的极地藻类正在疯狂繁殖,颜色却变成了诡异的紫色——这是神经毒素扩散的迹象。
“他们用藻类做载体,”陈阳拿起一个培养皿,眉头紧锁,“一旦冰原解冻,藻类会随着洋流扩散,污染整个北极生态系统。”
走到地下三层,厚重的合金门挡住了去路,门上的电子锁显示“最高权限锁定”。林羽注意到门边的墙壁上有个不起眼的凹槽,形状与夜莺徽章完全吻合。他将徽章嵌进去,门“嗡”的一声滑开了。
里面是个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央矗立着发射塔一样的装置,十二名研究员被固定在环形的操作台上,眼睛紧闭,表情麻木。伊娃站在控制台前,穿着银白色的防护服,脸上带着狂热的笑容,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净化进度”。
“你们终于来了。”她没有回头,声音透过面罩传来,带着金属般的冷硬,“我父亲说过,‘夜莺’会阻止一切‘进步’,看来他没说错。”
“把人变成没有情感的机器,这不是进步,是犯罪。”林羽一步步靠近,“你看看他们,这就是你想要的‘净化’?”
伊娃猛地转身,按下一个红色按钮,操作台突然释放出电流,研究员们发出痛苦的呻吟,脑波图上的波动却变得更加平缓。“痛苦也是情感的一种,”她的眼神里没有丝毫怜悯,“只有彻底剥离,才能达到绝对理性。你以为北极为什么这么纯净?因为这里没有人类的贪婪和愚蠢。”
极光下的对峙
陈阳悄悄绕到发射塔后面,试图破坏线路,却被伊娃发现。“别白费力气了,”她按下另一个按钮,地面突然裂开,露出深不见底的冰缝,“这个装置与冰川的地热系统相连,只要我启动自毁程序,毒素会顺着地热管道渗入冰层,十年内,整个北极都会成为‘净化区’。”
林羽看着那些在电流中颤抖的研究员,其中一个老人的胸前别着一枚褪色的徽章——是“觉醒者”的标记。“他是你父亲的导师,当年反对实验的人之一。”林羽的声音放缓,“你以为你在复仇,其实是在重复你父亲的错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陆第一邪修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陆第一邪修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