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长这才明白,连忙点头,随即满脸苦涩道:“郭老大人有所不知,我等一直诚信经营,比不得先前那些不法士绅、富商靠手段敛财。
即便只需接手四成产业,对我等而言也是天文数字,就算倾家荡产,恐怕也凑不齐啊!”
身后的富商们也纷纷点头附和,面露难色。
此时高秀长心里早有盘算,他可早就打听过了,朝廷让北方、西南商会接手徐州、凤阳、扬州的查抄产业时,都是以市场价半价出售的。
可这话他不敢直说,只能等郭允厚主动松口。
郭允厚何等精明,一眼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心中冷笑:“这点雕虫小技也敢在老夫面前班门弄斧?
若不是侯爷有令,你们的家产老夫也不会放过,还想让我让步?
简直白日做梦!”
面上却笑道:“高东家,你们的家底老夫算过,接手这四成产业虽有压力,却也不至于吃不下。
若是现金不够,可向朝廷借贷。
如今朝廷大力扶持商人,你们借贷能享受最低利息。”
高秀长等人面面相觑——没想到郭允厚没提打折,反倒让他们向朝廷借贷。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敢问郭老大人,年息多少?”
郭允厚微微一笑:“朝廷明文规定,民间借贷月息不得超三厘,年息不得超三分六厘。”
高秀长等人顿时面露苦涩,他们私下也时常借贷,利息也才三分左右,这三分六厘哪是照顾,分明是拿他们开涮。
就在这时,郭允厚话锋一转:“当然,朝廷扶持商人,自然不会收三厘月息、三分六厘年息。
给你们算两分年息,怎么样?
够照顾了吧?
况且你们是江南本土商人,接手产业后立马能盈利,风险远低于北方、西南商会。”
听到月息两厘、年息两分,高秀长总算松了口气,这条件他们还能接受。
一众富商赶忙起身行礼:“多谢郭老大人!
我等有信心接手!”
一旁的钱正秋、秦有义、林少峰、赵长青等人笑而不语,他们借贷的年息最多一分,还有其他政策照顾。
但是江南富商们刚刚归顺朝廷,自然享受不到同等待遇。
郭允厚趁热打铁道:“高东家,既然接手产业的事谈妥了,咱们再聊聊别的。
想必你们也清楚,如今大明北方、西南各省都已组建商会,由朝廷管辖对接,既能统一市场,又能让商人享受新政好处。
所以先前钦差大人给本官下令,希望南直隶下辖十三府各组建一家商会,共十三家。”
高秀长等人心中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朝廷不光要当他们的债主,还要给他们套上“紧箍咒”。
可事已至此,他们别无选择,只能默契地点头答应。
钱正秋站起身,举杯道:“诸位,今后大家便是自己人了,希望同心协力,合法经营!”
众人赶忙举杯响应,堂内气氛总算缓和了些。
钱正秋又道:“朝廷将在南直隶十三府设立大明工商总会分部,管辖各地商会与商人。
还望诸位严格执行新政,保证工人的工钱与待遇。”
高秀长等人也都点头应下。
虽然这些要求让他们有些不爽,但一想到能接手四成产业,身价能翻数倍,便也捏着鼻子认了。
又寒暄一阵,郭允厚放下酒杯:“高东家,还有一事要通知各位:接下来朝廷会为江南各地重新制定商税,还望大家备好账目,与大明工商总会及户部官员对接。”
高秀长等人脸色骤变,他们以前要么不交税,要么只是象征性地交一点,哪受过这等约束?
赵长青见状,赶忙打圆场:“郭老大人放心,我赵某人第一个让名下商铺、作坊备好账目对接,及时缴税!”
郭允厚笑着点头,目光却直勾勾地盯着高秀长等人。
高秀长知道不能再沉默,咬着牙问:“不知郭老大人,我等需缴纳多少商税?”
郭允厚嘿嘿一笑:“根据朝廷最新税制,十税二。”
高秀长等人瞬间面色大变,十税二看似不多,实则一点也不少,他们以前交的钱连一百税一都不到,十税二,这简直是割肉放血。
他硬着头皮道:“郭老大人,不是我等叫苦,只是十税二是不是太高了?
听闻朝廷在北方、西南收的商税才十税一……”
郭允厚笑道:“高东家此言差矣。
北方、西南贫瘠,怎比得上江南富庶?
况且北方、西南商人虽只交十税一,却响应朝廷号召推行新政,花费不少,真要算下来,实际付出怕是已超十税二了。”
高秀长心中暗骂“老狐狸”——北方商人付出多,可朝廷给的回报也丰厚啊!
郭允厚见状,知道没必要再客气了。江南富商横行无忌惯了,该给点颜色看看了。
他站起身,端着酒杯道:“前不久老夫来苏州时,钦差大人曾给老夫写过一首诗,正合此情此景,不妨念给诸位听听。”
高秀长等人一头雾水——刚聊商税,怎么突然变成诗会了?
钱正秋、赵长青等人却赶忙捧场:“请郭老大人吟诵,我等洗耳恭听!”
郭允厚清了清嗓子,缓缓念道:
“八面威风杀气飘,个人所得全上交。
一百给我九十五,我的手段你清楚。
剩下五两别乱花,明天再交四两八。
还有两钱你别动,一钱后天有点用。
剩下一钱你记住,五分给你谋出路。
五分算我存你那,之后连本带利交。
不服你就把我告,厂卫官兵马上到。
不行你就往出走,南北两条阳光道。
往北辽东上前线,往南出海当海盗。”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启朝第一搅屎棍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