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田野,耕作间隙,农夫们也在议论。
“韩信?好像听说是咱淮阴那边的人?”
“对啊!以前还受过胯下之辱呢,没想到能有今天!”
“所以说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谁能想到呢?”
“公主殿下真是心善,救了他,还……嘿嘿。”
“别瞎说!那是天定的姻缘!”
……
羡慕、嫉妒、好奇、质疑、惊叹、感慨……种种复杂的情绪在帝国各地、各个阶层中疯狂蔓延、发酵。
韩信这个名字,一夜之间,从一个或许只在军中小范围知晓,或在家乡有些许恶名的落魄士子,变成了大秦朝野上下、市井乡野之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热议焦点。
无数双眼睛,或明或暗,或带着善意的好奇,或带着恶意的审视,或带着功利的算计,开始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帝国南疆,投向了那个此刻还只是一位领着数百兵卒、职位低微的普通校尉的“未来兵仙”的身上。
时光荏苒,转眼距那场震撼人心的天幕直播已过去两月有余。
苍穹之上,那片曾展现未来瑰丽图景的光幕再未出现画面,仿佛只是悬浮于帝国上空的一场集体幻梦。
章台宫后殿,夜漏更深,唯闻铜壶滴答。
烛火将两道对坐的身影拉长,投在绘有九州舆图的屏风之上。
太子嬴昭敛襟跪坐,将精心撰写的奏折郑重呈于御案之上。
经过两年多的历练,他俊美面容上,更多了一种专注于国事的锐气与担当。
“父皇,天幕神异,虽暂隐去,然其所展未来之局,应该是文武并举,人才辈出。”
太子嬴昭的声音在寂静的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我大秦当下,军功授爵虽为立国之基,激励万千将士效死,然于文治一端,虽然有了此前的变革,有了些进展,但赏功体系稍显薄弱,天下士子之心,或未能尽收。
且军功爵传承,日久或生弊病。
宗室子弟,亦需更明确之进身阶梯。
故儿臣不揣冒昧,草拟此《爵位革新策》初稿,伏请父皇圣览斧正。”
始皇帝嬴政,玄衣常服,未戴冕旒,更显面容冷峻。
他并未立即回应,只是伸出修长有力的手指,缓缓展开奏折,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其上密密麻麻的秦篆。
殿内只余奏折翻动的细微声响与烛火偶尔的噼啪。
太子嬴昭屏息凝神,等待着父亲的评判。
良久,始皇嬴政抬起眼,目光深邃如渊:“昭你细细说来。”
“诺!”
太子嬴昭精神一振,知父皇已生兴趣,遂条分缕析,侃侃而谈。
“儿臣之策,核心有三。
其一,于军功爵之外,另立文官散爵体系。
拟设‘光禄’、‘中散’、‘朝议’等大夫号。
依文臣于治国安民、典章制度、教化四方之功绩定品阶,享相应俸禄、礼遇,并可荫及子孙优先入学、入仕。
然,此等文爵,止于荣身,不可世袭,旨在使天下读书人知有所求,励精图治,而非仅汲汲于军功一途。”
始皇嬴政微微颔首,不置可否:“其二?”
“其二,细化现行军功爵等,明晰赏功与任职之别。”
太子嬴昭继续道,语气愈发沉稳。
“儿臣以为,可将军功爵细分为三:
一为勋爵,授予临阵奋勇、斩将夺旗之普通士卒与低阶军官。
赏田宅、金银,荣耀乡里,然仅限本人,不可传承,此乃对勇武之即时厚赏。
并且链接此前推行军功兑换制度,给他们兑换进修机会,或者他们子孙进学有改换门庭的机会。
二为世爵,授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于战略层面有定鼎之功之将帅。
如‘关内侯’、‘彻侯’等。
允其嫡长子继承,然需定下‘三代或五代降位继承’之制。
若后代无同等军功支撑,爵位逐代递减,以至与庶民无异。
以此激励将门之后奋进,保家门虎狼之威不坠。
三则,将武官职阶与爵位分离,依职位高低、能力大小定品级、掌兵权,不得与世爵简单对等,需经严格考核方能晋升,确保军中权柄掌握于真正能者之手,避免庸碌之辈凭祖荫窃据高位,贻误军机。”
听到“降位继承”与“职爵分离”,始皇嬴政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御案上轻轻叩击了两下,显然对此深意有所触动。
他并未打断,示意太子嬴昭继续。
“其三,亦是最为棘手之处。”
太子嬴昭深吸一口气。
然后说道:“设宗室考绩封爵制。
凡嬴姓宗室子弟,无论远近,欲获朝廷正式爵位封赏,必须经过严格考核。
内容涵盖文武韬略、律法政务、德行操守,设立宗正寺司其考核之责,父皇派人监督,最后名单由您裁决。
依据考核优劣,再结合血脉亲疏,定其可申请之‘宗爵’等级,如‘二字亲王’、‘四字郡王’、‘宗国公’、‘宗县伯’、宗亭男等,各有相应待遇。
尤为关键者,此等宗爵,亦非万世不易。
设定‘五代之限’,五代之后,若其族中无显着功绩维持爵位,则需另立族谱,可改他姓,自谋生路,不再享受宗室特权。
以此,激励宗室子弟自强不息,勿使天潢贵胄,沦为国之蠹虫!”
“蠹虫……”始皇嬴政低声重复了这个词,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昭可知,此议一出,宗室之中,必将物议沸腾,视汝如仇寇?”
“儿臣知道!”
太子嬴昭挺直脊梁,目光坚定。
“然,儿臣更知,周室分封,诸侯坐大,尾大不掉,乃至春秋战国数百载纷争,黎民涂炭!
父皇扫灭六合,一统天下,废分封,行郡县,乃万世不易之良法!
然宗室子弟,若仅凭血脉便可安享尊荣,日久必生怠惰,甚或觊觎非分。
与其待其酿成大祸,不若早立规矩,导其向学向武,成为真正拱卫中央之力量。
纵有怨言,儿臣愿一力承当!”
始皇嬴政凝视着儿子,眼眸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良久,缓缓道:“朕决定召李斯、王贲、冯劫、隗状等核心重臣,于三日后再行廷议,详加斟酌。”
“儿臣遵旨!”
太子嬴昭心中大石落地,深知父亲此言,已是表明支持态度,至少是愿意推动。
喜欢快穿之生子躺赢请大家收藏:(m.zjsw.org)快穿之生子躺赢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