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这个主题,像一颗投入王强心湖的石子,荡漾开层层涟漪。它不像“竹”那样具象,有着明确的文化符号和声音特质,它更抽象,更关乎感受和意境。
王强坐在练习室窗边,看着阳光透过玻璃,在地面上投下明亮的方块。他想到了很多与光有关的意象:黎明刺破黑暗的第一缕晨曦,代表着希望和新生;夏日午后穿过茂密枝叶的斑驳光影,带着温暖和慵懒;舞台上追随着歌手的那束聚光灯,象征着梦想和焦点;还有黑夜里指引方向的灯塔之光,寓意着信念和坚守。
哪一种“光”,才是他想表达的?
小胖看他对着窗户发呆,凑了过来:“强哥,想啥呢?新歌主题‘光’?这还不简单!你就唱‘我们是光,我们是电,我们是唯一的神话’!保证燃爆全场!”
王强被他逗乐了,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那是动画片主题曲。再说,我要是唯一的神话,你算啥?神话旁边的吉祥物?”
“嘿嘿,吉祥物也行啊!能跟着强哥你这尊大神混,我就是扫地的也乐意!”小胖嬉皮笑脸,“不过说真的强哥,‘光’这个主题,感觉挺适合你的啊。你以前那首《吾心安处》不就很温暖,像阳光一样嘛。这次可以搞个升级版,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你我他!”
王强摇摇头:“《吾心安处》的温暖,是向内的,是归家的安宁。这次的‘光’,我想表达的可能不太一样。”经历了“风骨”的淬炼和那些暗地里的风波,他对“光”的理解,多了一层更复杂的维度。
光不仅仅是温暖和希望,光的存在,也必然伴随着阴影。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有时候,正是因为经历了黑暗,才更能体会到光的珍贵和力量。他想写的,或许不仅仅是光本身,更是光与影的交织,是在阴影中对光明的向往和追寻。
这个念头让他有些兴奋。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关键词:追光、阴影、向阳、穿透、温暖、力量、不灭……
他开始尝试哼唱一些旋律片段。他不想再完全复制《风骨》那种清冷坚韧的风格,但也无法回到《吾心安处》那种纯粹的温暖。他想找到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既有光的明亮和温度,又不失经历过风雨后的那份沉淀和力量感。
他尝试用吉他弹奏一些更明快的和弦,节奏也更富有动感,模拟光线跳跃的感觉。但在旋律的行进中,他又会加入一些转调或者不和谐音,暗示阴影的存在。人声方面,他想用一种更开阔、更有穿透力的嗓音去演绎,但不是一味的呐喊,而是在某些乐句中,保留一丝低沉和内敛,形成对比。
“小胖,你听听这个引子怎么样?”王强弹了一段新写的旋律。开头是几声清脆的、如同水滴落入阳光的吉他泛音,随后是一段节奏感强烈的分解和弦,旋律线条不断向上攀升,营造出一种冲破束缚、奔向光明的感觉。
小胖听得连连点头:“咦?这个好听啊强哥!跟《风骨》完全不一样!这个听着……让人想跑起来!像……像早上拉开窗帘,阳光‘哗’一下照进来的感觉!”
“有点那个意思。”王强笑了笑,继续埋头创作。
与此同时,关于王强将《风骨》部分版权收益捐赠给传统手工艺保护基金会的消息,在江晓的安排下,通过一个相对低调但权威的渠道发布了出去。这个举动,再次为王强赢得了不少好感。
“王强真是人品贵重啊!红了不忘本!”
“不仅歌有风骨,人更有风骨!”
“支持!希望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
网络上的赞誉声中,王强的人气和口碑持续发酵。一些音乐平台开始主动联系节目组,希望能获得王强歌曲的授权。甚至有几个广告商,也通过江晓表达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正如王强所预感的,光越亮,影子也越深。
就在王强全身心投入新歌创作的时候,新一轮的抹黑悄然开始了。这次的目标,不再是质疑他的音乐“抄袭”,而是直接攻击他的人品和私生活。
一些匿名的帖子开始在各大八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流传,标题耸人听闻:
“扒一扒‘风骨哥’王强的黑历史,成名前混迹酒吧卖唱,私生活混乱?”
“惊天内幕!王强与某女评委关系暧昧,高分背后另有隐情?”
“人设崩塌?‘清流歌手’王强被曝脾气暴躁,曾与制作人后台动手!”
这些帖子编得有鼻子有眼,有的还附上了几张模糊不清、经过刻意剪辑的照片。比如一张王强多年前在酒吧驻唱时和朋友喝酒的照片,被描绘成“私生活混乱”;一张他和某位女性工作人员在后台正常交流工作的照片,被说成“关系暧昧”;至于和制作人冲突的事情,更是被添油加醋,说成了“动手打人”。
这些谣言就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开来。虽然很多理智的粉丝和网友表示不相信,认为这是恶意中伤,但总有一些不明真相或者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被带了节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作曲藏不住了顶流排队求合请大家收藏:(m.zjsw.org)作曲藏不住了顶流排队求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