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紫铜。”沈良不假思索地回答,“厚度十毫米,内壁镀铬。”
“T2紫铜?”王大山皱眉,“这东西国内能生产吗?”
“能。”沈良肯定地说,“上海有家铜厂,专门生产高纯度铜材。我已经打听过了,价格比进口便宜十倍。”
刘建国挠了挠头。
“那电控系统呢?这玩意儿可不简单。”
沈良指了指图纸上的另一部分。
“简化版本。用继电器做逻辑控制,配合时间继电器调节动作顺序。虽然笨拙,但足够用。”
刘建国眨了眨眼睛。
“继电器?那得多少个?”
“一百二十个。”
“我去!”刘建国倒吸一口气,“这么多?接线不得接到手软?”
“所以需要你。”沈良拍了拍他的肩膀,“三个月时间,够不够?”
刘建国咬了咬牙。
“够!不就是接线吗,老子接给你看!”
王大山忽然开口。
“沈工,我有个问题。”
“您说。”
“西德人的连铸机,铸坯速度能到每分钟三米。咱们这个,能到多少?”
沈良沉默了几秒。
“一米五。”
王大山脸色变了变。
“这个速度,有点慢啊。”
“我知道。”沈良坦然承认,“但这是第一代产品,先保证能用,再考虑提速。”
王大山盯着沈良,半晌,叹了口气。
“行吧,先做出来再说。”
沈良扫视一圈,目光坚定。
“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一个团队。三个月时间,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谁有意见,现在可以退出。”
仓库里静了几秒。
刘建国第一个举手。
“没意见!干就完了!”
老张和王大山对视一眼,也点了点头。
“那就开始吧。”沈良卷起袖子,“今天先把仓库收拾出来,明天设备到位,后天开工。”
四个人撸起袖子,开始清理仓库。
废旧设备一件件搬出去,地面用水冲洗干净,墙角堆放的杂物全部清走。
忙到晚上七点,仓库终于初具规模。
刘建国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的妈呀,好久没干过这么累的活了。”
老张也气喘吁吁。
“小沈,今天就到这吧,明天再继续。”
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点头。
“行,大家都回去休息。明天早上七点,准时开工。”
几个人陆续离开。
沈良最后一个走出仓库,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车间。
三个月。
时间很紧。
但他有信心。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风吹在脸上,带着初春的寒意。
沈良抬头看了看天空。
星星很亮。
就像未来的路,虽然看不清,但总会有光。
回到宿舍,已经是晚上八点。
沈良简单洗了个澡,坐在桌前,摊开笔记本。
他需要列出详细的工作计划。
第一周:设备调试,人员培训。
第二周:加工关键零件,组装结晶器。
第三周到第六周:组装整机,调试系统。
第七周到第十二周:试运行,优化参数。
沈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直到眼皮开始打架,他才放下笔,倒在床上。
睡前最后一个念头是:西德人,等着瞧吧。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沈良就到了仓库。
老张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来得够早啊。”老张笑着递过来一个馒头,“吃点东西,一会儿有得忙了。”
沈良接过馒头,咬了一口。
“设备什么时候到?”
“快了,厂里的卡车七点出发。”老张看了看手表,“差不多还有半小时。”
话音刚落,仓库外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
一辆解放牌卡车缓缓驶来,车厢里装满了机床和工具。
刘建国从车上跳下来,兴奋地挥手。
“沈工!张工!东西都拉来了!”
沈良和老张快步走过去。
车厢里,三台车床、两台铣床、一台钻床,整整齐齐摆放着。虽然都是老设备,但保养得还算不错。
“卸货!”老张招呼道。
几个工人帮忙,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所有设备搬进仓库。
王大山也赶到了,手里还拎着一个工具箱。
“沈工,我把家伙都带来了。”他拍了拍工具箱,“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应有尽有。”
沈良点头。
“那就开始吧。”
他走到仓库中央,拍了拍手。
“各位,从现在开始,咱们正式进入攻关阶段。”沈良环视一圈,“老张负责机械加工,刘建国负责电控系统,王师傅负责材料和工艺。我统筹全局,解决技术难题。”
“明白!”几个人齐声回答。
“第一步,调试设备。”沈良指着那几台机床,“所有设备必须保证精度达标,否则加工出来的零件装不上。”
老张撸起袖子。
“交给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zjsw.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