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中,除了鸿帝以外,其他人皆是一愣,不知赵祈佑的圣旨怎么往书院来了。
且,还是选在书院即将寒期休沐之时。
圣旨已经到了,谢宏渊忙命人在台上设香了案,而后带着一众人接旨。
传旨太监捧着圣旨进得礼堂,先向鸿帝行礼后,扯着嗓子尖声喊道:
“格物书院诸学子接旨。”
众人皆又是一愣,赵祈佑这道圣旨,居然是给学子们的。
一众学子闻言面露喜色,暗猜难道陛下又有赏赐?
一旁的姜远与姜守业、上官云冲,却是隐隐猜到了这首旨意的目的,一种不妙之感浮上心头。
谢宏渊却来不及多想,领了一众先生与学子,齐声高呼:
“我等耹听圣意。”
传旨太监将圣旨一展,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上先大夸特夸格物书院的学子,勤学苦读,皆是栋梁之材等云云。
接下来的才是重点:
“…朕将于仁德二年三月初一启春闱,为国选材。
朕思量,治理民生需娴于经集律法,善理政务之材。
然,兴邦百工不可缺也,亦需精通格物之材,朕特另设格物一科,与理政治民之科平齐。
凡格物书院学子愿参与大考者,可往国子监登记,报名者悉赐监生之功名,免乡试、府试!
望诸子参与大考,为国出力。
钦此!”
传旨太监将圣旨念完,底下的学子如同被点了穴一般,呼吸都停顿了片刻。
居然还有这等好事?
不用乡试、府试,报名就可以参加春闱大考,这哪是捷径,这是被祥云拖着往上飞了。
要知道,三年一开的春闱,是大周所有学子做梦都想参加的。
考中了,就能入朝为官,最低的品级都有个从七品。
大周的学子虽多,但真正能参加春闱大考的学子却是不多的。
会试前面的三场大考,就能刷掉大部分人。
有的学子,五岁启蒙,一直考到白发苍苍,甚至连童生试都过不了,更别说什么乡试、府试了。
会试更是遥不可及的梦。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中个举人,能开心得疯掉,就是这个原因。
格物书院的学子,虽都是人中龙凤,但那是以格物书院的招收条件判定的。
很多学子也只个童生,只有小部分人是秀才,至于举人,一个都没有。
特别是格物部的学子,因醉心于格物,念书的方向不同,大多数人连童生都不是,还是个白身。
赵祈佑这一道圣旨下来,格物书院的所有学子,成了真正的天选之子。
圣旨上写的明白,不管你是学文韬的好,学格物的也罢,往常有没有取得功名都不是事。
只要报名就得监生功名, 而监生与举人差不多平齐,都有直接参加春闱大考的资格。
这等于赵祈佑给他们开了道后门,在向他们招手了。
“谢陛下鸿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宏渊领着一众学子大礼以拜,双手接了圣旨。
底下的许多学子激动得浑身打摆子,这功名唾手可得,光宗耀祖指日可待。
待得传旨太监一走,礼堂中便炸开了锅。
“张兄,陛下抬爱我等,定不负鸿恩才是啊!”
“对啊,孟兄,陛下厚爱,我等当报效君王!”
最兴奋的是文韬部的学子,他们苦读子史经集,为的不就是这一天么。
“陛下连格物都想到了,特为咱们格物部开了一科,这真是圣恩浩荡!”
格物部的学子们也极为开心。
一直以来,格物在大周并不受待见,常被冠以奇技淫巧之名。
就连工部侍郎万启明,当初入仕为官,也不是靠格物出的仕,而是老老实实的考的子史经集。
如今赵祈佑将格物与文韬并列,格物部的学子,只觉天亮了。
他们学的,不会再被人称为奇技淫巧之技,而被称作百工之先导。
许多大儒同样很高兴,格物书院的学子,能有此待遇,证明自己教的不差嘛。
天子肯定他们的学子,就是间接在肯定他们。
否则天子何以专门下旨来开后门。
如果明年春闱,书院的学子都能通过会试大考,那格物书院就彻底坐实了大周第一书院的名头了。
教授学子们的大儒、先生,名气将会更大。
众人都开心了,唯有姜远的脸有些发黑。
他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鸿帝见得姜远板着脸不吭声,侧头缓声说道:
“远儿,不要凡事都往坏处想,再者,你也教不了他们一世。”
姜远轻叹道:“太上皇,拔苗助长,苗高易折,旱不得涝不得,图一时之利,百害无一利。”
鸿帝有些不高兴了:“世间人,如大浪洗沙,岂会尽如人意。
你且莫忘陛下、吾,与你之君子之定。”
当初姜远与鸿帝、赵祈佑约定,在书院征召学子参加大考,全凭学子自愿,姜远不得阻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