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落霞垂着眸,长长的睫毛掩去眼底的讥诮。
本分?
沈落霞摩挲着腕间羊脂玉镯,冰凉的玉感顺着指尖蔓延,让她愈发清醒。
这镯子是潜邸时萧浔所赠,从王府侧妃到正一品贤妃,她靠的是步步谨慎的隐忍,是察言观色的聪慧,是藏锋守拙的算计,何曾沾过“沈家女儿”半分光?
沈朝雾自己拎不清,闹出假孕欺君的祸事,如今沈太后倒想拉她来收拾烂摊子,真是把她当傻子了。
可这话不能宣之于口,做为逆来顺受,乖巧听话的贤妃,她强压下心头翻涌的不满,语气柔和地道:“太后娘娘说的是,妾身怎会不懂本分?自入宫以来,妾身日日记着陛下的教诲,不敢有半分逾矩。如今沈贵人情绪不安,妾身瞧着也心焦。等陈院判诊治后,妾身会好好劝解她的,劝她莫要再哭闹伤了根本,也莫要乱言乱语失了体统。毕竟孝期之中,宫闱需得静穆,陛下也正为朝堂诸事烦忧,怎好再让贵人的情绪搅扰陛下心神?妾身会告诉她,万事有陛下做主、有太后您护着,安分静养才是正理,莫要因一时慌乱,反倒错上加错。”
萧浔指尖叩击椅沿的动作微顿,抬眸看了眼沈落霞。
见她垂眸敛目,姿态恭顺得挑不出半分错处,话里话外既捧了太后,又顾及了宫规与他的处境,字字都踩在稳妥的分寸上。
他唇角微勾,这贤妃倒是越来越通透了,分得清利弊,更拎得清轻重,知道此刻该站在哪一边,也懂得如何借话表明立场。
不愧是能在后宫步步为营站稳脚跟的人,既懂藏拙避祸,又善借势立身,这份玲珑心思与审时度势的通透,倒比沈太后护着的那朵娇花,更堪大用。
可惜终究是沈家出来的人,血脉里连着的牵绊,不足信也。
“你明白就好。”沈太后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里有审视,有无奈,终究没再多说。
她转过身,面向萧浔时,语气瞬间柔了下来,带上几分长辈的温和:“皇帝,哀家在这儿也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添乱,便先回宫了。朝雾这边,就劳烦皇后和贤妃多照看,有什么情况,及时让宫人跟哀家说一声。”
“母后请放心,这里有朕安排,不会出岔子。”萧浔起身,“朕送母后回宫。”
沈太后笑道:“哀家身边有这些宫人跟着,路又不算远,哪里用得着劳烦君王?你连日里既要处置朝堂政务,又要分心宫闱之事,怕是连歇息的时辰都少。如今这里有皇后和贤妃照看着,定出不了差错,你还是早些回养心殿处理正事,莫因这点后宫琐事耽搁了要紧公务才是。”
“母后既体谅朕政务繁忙,朕怎敢辜负这份心意?便依母后所言,让宫人好生送您回宫,朕送您到宫门外便是。”萧浔唇边噙着浅淡的笑意,“送您出门后,朕便即刻回养心殿处理公务。朝堂事大,确实不宜因后宫琐事耽搁。不过母后尽可放心,皇后与贤妃在此照看,定能妥善安置沈贵人,若有任何要紧情况,她们自会立时遣人去寿颐宫向您回话。”
萧浔送沈太后到永福宫门外,看着她扶着宫女的手,踏上八人抬的明黄轿辇。
待轿影消失在宫墙后,萧浔转身对刘永顺道:“摆驾,回养心殿。”
午后的阳光斜斜透过养心殿的菱花窗,落在金砖上,映得殿内梁柱的朱红愈发沉厚,混着案上墨香,漫出几分静穆。
萧浔重新坐回龙椅,取过第四卷答卷展开。
开篇经义便见章法,破题精准不偏倚,承题层层递进,起股、中股援引圣贤之言恰如其分,既严守“代圣贤立言”的准则,又于字里行间藏着几分通透见解,绝非死读典籍的迂腐之作。
萧浔微微颔首,先前第三卷经义辞藻更显华彩,这一卷却胜在扎实稳妥,各有千秋。
往下翻阅,策论三篇渐入佳境。
边防题紧扣“兵防与民生统筹”,“募民实边、军屯自养”之策,既解戍边之困,又免百姓劳役之苦,思路务实。
海运题“建港固防、盟约通商”的主张,兼顾安全与贸易,虑事周全。
财政题“裁冗兴利”的对策,直指国库损耗症结,条条有实处可依。
通篇无空论,字字落在时政要害上,不似寻常举子纸上谈兵,倒有几分能臣之风。
萧浔唇边噙着浅淡笑意:“此卷策论颇重实务,与前三卷相比,各有侧重,亦是难得。”
指尖翻过策论,诗赋二作映入眼帘。“悼挽之题最易流于俗套,或刻意悲戚,或堆砌辞藻,此子却能拿捏分寸。”
他目光在卷面流连,“诗赋二作,以‘情真’立骨,以‘合度’为纲,哀而不伤,庄而不浮,既循孝期追思之仪,又藏惜才怜稚之怀,不见矫饰,倒显沉稳。”
萧浔合上卷子,将其与前三卷并列放在御案左侧,“前三卷或经义见长,或辞藻出众,这第四卷胜在务实均衡,经义、策论、诗赋皆无短板,亦是上等之作。”
刘永顺恭敬附和道:“听陛下这般评点,便知此卷与前三卷皆是今科难得的佳作,足见今科贡士才学不凡。”
“确是不凡。”萧浔颔首,指尖轻轻叩击御案,“前十佳卷皆是内阁精挑细选,自当各有亮色。”
说着,他拿起第五卷,翻看起来。
第五卷经义破题稳中有新,考据尤为严谨,竟从冷门注疏寻得佐证;策论避开俗见,“夷夏互融以商止战”显格局,“造船改良、水手培养”具实操,“以税促商养民”思路新颖;诗赋雅韵飘逸,藏悼挽之情于山水意象,余味悠长。
萧浔阅后赞:“此卷剑走偏锋却字字有据,经义重考据、策论重创新、诗赋有雅韵,无一处不精。”
遂将其叠入御案左侧上等卷,颔首道:“与前四卷各有千秋,实为不相伯仲的佳作。”
此日,窗外日光渐斜,宫人们点起烛台,刘永顺亲手点亮龙案旁的烛台,道:“陛下,已是酉时。”
萧浔搁笔,“传膳吧。”
《繁花笺》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繁花笺请大家收藏:(m.zjsw.org)繁花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