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府,弈心殿
景淮独坐殿内,对着棋盘一手执黑、一手执白,自己与自己对弈,时而皱眉沉思、时而自言自语,看起来极为享受这种悠闲。
虽说加封了淮王,但景淮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搞迎来送往、豢养门客那一套,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王府里深居简出,给人的感觉还是那样的与世无争。
少倾,殿外响起了内侍的轻喝声:
“王爷,户部尚书程老大人求见。”
“进来吧。”
户部尚书程砚之缓步而入,躬身行礼:
“老臣参见王爷。”
“程老大人可是稀客啊,快快请坐。户部应该事务繁杂才对,今日怎么有空到我这来了?”
景淮笑着招呼老大人坐下,可程砚之却苦笑一声,直奔主题:
“还不是因为奴庭战事。”
“噢?奴庭战事关户部什么事?”
景淮略显好奇:“程大人莫非遇到了什么难事?”
“难事谈不上,只是心里有些不舒服罢了。”
程砚之眼珠子咕噜一转,沉声道:
“王爷对老臣有提拔之恩,老臣就明言了。眼下两朝三十万精锐对峙于茂山,陇西粮草告急,曾多次来信希望朝廷能增援些许军粮。”
“此事我知道。”
景淮微微点头:
“但不是说国库空虚,难以支援前线吗。我记得陇西官作司财大气粗,一直在中原各地采买粮食,想来粮草应该不会出现大问题才对。”
其实当初陇西出兵之后朝堂就有过定论,绝不会给陇西粮饷上的帮助,此事已定,就算是景淮也改变不了。
不过他并没有太过忧心,因为陇西的底子他清楚,这些年靠卖酒还有棉布挣了不少钱,买个几十万、上百万石军粮没有问题。
“以前是这样,但现在变了。”
程砚之苦笑一声:
“这两天老臣收到风声,中原好几家大粮商接到了消息,禁止向陇西出售一粒粮。估计从现在开始,陇西就算手握白银也买不到粮食了。”
“噢?”
景淮的目光陡然一寒:
“翊王府干的?”
放眼满朝文武,只有翊王府现在在针对陇西,而且能让中原众多粮商乖乖听话,必是位高权重之人。
“王爷果然聪慧过人,一语中的。”
程砚之愤愤不平地说道:
“翊王府那帮人打的什么心思老臣看得出来,朝堂党争,自古就有。可不管怎么说,陇西边军也是我大乾军卒,仗还没打完就忙着内斗,实在是说不过去。
万一,万一粮草告急、前线大败,死的不还是我大乾将士?所以老臣斗胆,想来问问王爷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帮陇西。”
景淮手中捏着一颗白子,轻轻敲打着棋盘:
“此事可不好办啊,户部一粒粮食都不能运往陇西,各大粮商的渠道也被断了,按照陇西的储备,只怕撑不过两三个月。”
“正是因为如此老臣才忧心忡忡。”
程砚之面露难色:
“私底下常夫人曾经来找过老臣,试探过户部的虚实,说实在的,这一年来户部收上来不少漕粮,发数十万石粮草去陇西不成问题。
可是陛下不发话,国库的粮食就出不去。”
“老大人忧国忧民,真乃国之忠臣啊。”
景淮略微思索片刻,轻声安抚着:“程大人先回府,粮草的事我来想想办法,放心。”
“好!”
程砚之似乎就在等这句话,起身告辞:
“全靠王爷了,若是有老臣能帮忙的地方,尽管直言!”
“老大人慢走,不送!”
老大人步履匆匆地走了,独剩景淮一人冷冷地看着棋盘:
“大哥啊大哥,你的手段未免太狠毒了些。”
恰在此时,内室走出一道消瘦的身影,身穿锦衣,望着程砚之离去的背影轻笑道:
“老大人确实耿直啊,这些话若是传出去,只怕要被翊王党群起而攻之。”
别看程砚之并未参与到党争之中,可三位皇子,他与景淮走得最近,当初他加封户部尚书也有景淮从中助力。
“我大乾朝总得有几位忠臣,若都是夏甫、南宫烈那种人,大乾朝早就亡了。”
景淮摆摆手:“坐吧,跟我下完这一局。”
来人施施然坐下,他是谁?
夜家,夜辞修!
他原本是景霸手下的谋士,当初两位皇子领兵征伐东境,夜辞修随军出征,帮着他们料理了不少后勤军卒的事务。可景霸实在是搞不来文人这一套,夜辞修跟在他身边很别扭,所以这一年来他转而成了景淮的人,恰好两人幼年在一起求学,知根知底。
他可不是什么寻常的文人士子,夜家坐镇关中道,乃是朝中一大门阀,哪怕与当初的南宫家想必也不逞多让,只不过手里没那么多兵马而已。
景淮轻笑一声:
“首先恭喜你,昨日父皇已经下旨,你父亲加封工部尚书,兼领关中道节度使,算是跻身朝堂中枢了。你也顺势成了工部侍郎,京城世家大族的子弟里面,你的官位几乎是最高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军赋请大家收藏:(m.zjsw.org)从军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