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渭水之畔的军械坊早已没了往日的沉寂。晨曦微露时,连绵的棚屋便升起袅袅青烟,待日头爬过城头,坊内已是炉火熊熊,红光映天。青砖铺就的地面被炭火烤得发烫,飞溅的火星落在上面,滋滋作响,转瞬湮灭,只留下点点焦痕,像是岁月刻下的勋章。
马三保身着玄色窄袖劲装,外罩一件半旧的皮袍,手上套着厚重的铁手套,指尖已被炉火熏得略带焦黄。他不似寻常将军那般端坐帐中,而是整日穿梭在各个工坊之间,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混着些许铁屑灰尘,却丝毫不减眼中的锐利。此刻,他正站在锻甲坊的中央,接过老工匠李铁匠递来的一副明光铠。
这副铠甲通体由精铁锻造,甲片打磨得光滑如镜,阳光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恰如其名“明光”。马三保双手托住铠甲,只觉入手沉稳却不显笨重,他微微用力,将铠甲翻转,手指并拢,轻轻敲在胸前的护心镜上。
“铛——铛——铛——”
清脆悦耳的响声如同玉石相击,在喧闹的工坊中回荡开来,没有丝毫沉闷之感。马三保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意,缓缓点头:“李师傅,这甲片的火候掌得极妙,听这声响,便知是上等货色。”
李铁匠年过五旬,头发已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和炉火雕琢的皱纹,一双粗糙的大手满是厚茧,却灵活得很。他闻言,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伸手递过一旁案几上的一把钢刀:“将军过奖了。这甲片用了您前些日子传来的‘叠锻法’,反复锤炼了三十余次,去除了杂质,比旧甲轻了足足三成,可硬度却硬是增了一倍不止!您再看看这刀。”
马三保接过钢刀,入手微凉,刀柄缠着细密的麻绳,握感舒适。他缓缓抽出刀身,只见刀刃在炉火的映照下泛着森寒的冷光,宛如一泓秋水,刀刃薄而锋利,隐隐透着慑人的气势。“这刀的淬火工艺,似乎与往日不同?”马三保目光锐利,一眼便看出了端倪。
“将军好眼力!”李铁匠赞道,“淬火时,我们按您的吩咐,加入了西域进贡的密矿粉,那粉末性子烈得很,却能让铁性变得更坚。您试试便知,这刀砍铁甲,跟切豆腐似的容易!”
马三保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环顾四周,瞥见不远处立着一根碗口粗的铁桩,那是工匠们用来测试兵器硬度的。他大步流星走了过去,深吸一口气,腰身一拧,手臂猛然发力,手中钢刀带着呼啸的风声,朝着铁桩狠狠劈下!
“当——!”
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火星四溅,铁屑纷飞。周围正在忙碌的工匠们都被这动静吸引,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边。
马三保收刀而立,众人定睛看去,只见那坚硬的铁桩上,竟赫然留下了一道深达寸许的刀痕,边缘整齐利落。而他手中的钢刀,刀刃依旧锋利无比,没有丝毫卷刃或崩口的痕迹。
“好刀!真是神兵利器!”
“太厉害了!这刀下去,敌军的铠甲还不是跟纸糊的一样?”
工匠们纷纷喝彩,脸上满是自豪之色。马三保也是哈哈大笑,声音洪亮:“好!有这好家伙,咱们大唐的儿郎上了战场,腰杆都能挺得更直!日后出征,定能所向披靡,杀得敌军片甲不留!”
他将钢刀递给身旁的亲兵收好,又转身走向不远处的另一座棚屋。这座棚屋里,几个工匠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忙活,图纸上画着一架造型奇特的床弩,与军中常用的旧款床弩相比,明显多了两个硕大的滑轮,结构也更为复杂。
看到马三保进来,领头的工匠王鲁班连忙迎了上来。王鲁班是鲁班后人,祖传的木匠手艺,尤其擅长制作军械器械,为人精明,脑子灵活。“将军,您来得正好,我们正想向您请教呢!”
马三保走到图纸前,俯身细看,手指顺着图纸上的线条缓缓移动:“王师傅,这新床弩的设计,可有进展?”
“回将军,”王鲁班指着图纸介绍道,“这新弩我们按您的构想,加装了两个省力滑轮,拉力比旧弩强了不少,射程能达到三百步,而且一次能发射五支箭,威力比以前大多了!只是……”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这新弩的结构比旧款复杂,装箭的时候有些麻烦,速度比旧弩慢了不少,怕影响战场使用。”
马三保闻言,眉头微蹙,沉思片刻。他看着图纸上的箭槽,忽然眼睛一亮,伸手在箭槽位置虚画了一个圈:“慢不怕。王师傅,你看这里,在箭槽上加个活扣怎么样?让两个士兵配合装箭,一个负责上弦,一个负责递箭,各司其职,装箭的速度不就快起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这活扣要做得精巧些,扣上之后稳固可靠,发射时不会松动,打开时又要便捷迅速,不耽误发射。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新弩的威力和射程,又能解决装箭慢的问题,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苏定方演义请大家收藏:(m.zjsw.org)苏定方演义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