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首页 >> 大谋谋天下 >> 大谋谋天下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大秦:自曝穿越,主打一个坦诚 家父汉武帝! 大明国师 终宋 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 火枪洗明路 汉阙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 大谋谋天下全文阅读 - 大谋谋天下txt下载 - 大谋谋天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67章 策论背后的君臣之道

上一页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后来,洪武三年的乾清宫暖阁,铜炉里的龙涎香混着墨香弥漫。朱元璋放下朱笔,望着《道德经》卷首自己歪歪扭扭的批注——“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旁,红笔圈了又圈,旁边注着“此句与朱升九字真言通”。这位曾在皇觉寺撞钟的帝王,此刻正用沾满老茧的手,摩挲着竹简上“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句子,烛影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间,竟有了几分书生的沉郁。

早年在江淮征战时,朱元璋对道家典籍的认知,仅限于乡间术士的“算命打卦”。直到刘伯温在应天府帅府首次提及《道德经》:“老子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缓称王’的根本。”那时他正为陈友谅的威胁烦躁,却见刘伯温指着策论里“高筑墙”三字:“筑的是民心之墙,暗合‘固其所保’的天道。”这句话像一根细针,扎进他对“黄老之术”的偏见——原来所谓“道家”,不是虚无的玄谈,而是藏在“不争”背后的务实智慧。

登基后的第一个冬至,他在奉天门接受朝贺,望着阶下峨冠博带的群臣,忽然想起刘伯温临终前的谏言:“陛下当学‘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当晚他命人取来《道德经》,翻开便被“我无为而民自化”震住——这不正是“轻徭薄赋”的注脚?他对着竹简琢磨整夜,在“治人事天莫若啬”旁写下批注:“啬者,省刑薄敛也,朕当守之。”字迹笨拙却用力,墨痕透到竹简背面,像极了他在屯田令上画的“耕”字。

朱元璋的《道德经》批注,满是草莽帝王的直白解读。读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想起早年讨饭时遇见的老妇,便注“百姓饥则朕饥,百姓寒则朕寒”;读到“祸莫大于不知足”,他联想到元末贪官的横征暴敛,大笔写下“元亡于贪,朕当戒之”。最特别的是对“柔弱胜刚强”的批注:“陈友谅强于兵,张士诚富於财,然朕以‘柔’取之——柔者,非弱也,乃顺民心也。”这段批注里,没有文人的引经据典,却藏着从血与火中熬出的真理:所谓“柔弱”,不过是放下帝王的身段,把自己活成百姓眼里的“自己人”。

他尤其看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治国态度。洪武四年推行“户帖制”时,他特意叮嘱户部官员:“登记田亩非为收税,乃为让百姓知‘有田可耕’。”当地方官报上“垦荒田亩逾百万顷”的捷报,他却在《道德经》“功成而弗居”旁批注:“田是百姓种的,功是百姓的,朕何居之有?”这种将“功绩”归於民的姿态,让洪武年间的百姓渐渐相信,这个曾讨饭的皇帝,真的在践行“以民为心”的誓言。

刘伯温或许没想到,自己对《道德经》的引介,竟催生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帝王版道家治国”。朱元璋将“清静无为”转化为“不扰民生”:废除元廷的“匠籍”,让手工业者自由营生;撤销多余的州县衙门,裁汰冗官十分之三;甚至在午门设立“登闻鼓”,允许百姓直接告御状——这些举措,暗合“简政安民”的道家思想。最直观的是“廉政建设”:他颁布《大诰》,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并在府州县设立“皮场庙”,以剥皮实草之刑震慑贪腐——这种“重典治吏”的刚猛,却搭配“轻徭薄赋”的柔和,恰如《道德经》里“刚柔并济”的智慧。

洪武二十年,当御史弹劾户部尚书挪用赈灾粮,朱元璋在批复里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朕设律法,非为虐民,乃为护民。”这句话传到民间,百姓们忽然发现,这位爱批《道德经》的皇帝,竟把“天道”变成了看得见的公平——灾荒之年,朝廷的赈济粮会按户帖记录精准发放;开垦的荒地,真的“永为己业,不纳赋税”。这些实践,让“洪武之治”不仅是史书上的年号,更成了百姓口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说。

朱元璋对《道德经》的批注,或许不够深刻,却实实在在影响了明朝的政风。他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永乐帝虽推行新政,却始终保留“重农抑商”“严惩贪腐”的基调,因为他们知道,祖父批注里的“民足则国富”,是朱家天下的根基。直到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仍能在《道德经》批注里找到依据:“‘治大国若烹小鲜’,变法亦需‘勿扰’——减役省赋,方得民安。”这种跨越两百年的思想传承,让明朝的廉政建设有了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帝王的权力,从来不是“占有”,而是“守护”。

崇祯十七年,当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皇宫的典籍库里,朱元璋批注的《道德经》仍摆在龙案上,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稻叶——那是洪武年间的“祥瑞”,象征“五谷丰登”。此时距朱元璋驾崩已两百余年,当年他批注时的墨痕早已褪色,却仍能看见“民”字被朱砂描了又描,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藏在王朝的血脉里。

历史总爱开玩笑:一个曾被道家术士视为“粗人”的草根帝王,竟成了少数批注《道德经》的统治者;而他对经典的“误读”与“活用”,却意外地让“民本思想”在洪武年间落地生根。或许正如刘伯温当年所言:“经典之妙,不在文辞,而在人心。”朱元璋的批注本早已失传,但那些散落在《明实录》里的诏令、奏疏,却成了最生动的“帝王版《道德经》”——它告诉后人,所谓“治国之道”,从来不是高深的哲学,而是把“百姓的肚子”“百姓的眼泪”,当作最高的“天道”来守护。

当晨钟再次敲响紫禁城的琉璃瓦,洪武年间的风早已吹散,但龙案上那本《道德经》的余韵,却仍在历史的长河里飘荡——它让我们看见,即便是最草根的帝王,只要愿意俯下身来,听听百姓的声音,读读经典里的“民心”,也能在乱世中辟出一片“治世”的天空,让“道德”二字,不仅刻在竹简上,更刻在千万人的生活里。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谋谋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疯了吧?抢亲抢到大帝头上了? 聚宝仙盆 我的红警我的兵 权力巅峰:从基层公务员开始 圣上轻点罚,暗卫又哭了 十天一天赋,成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 步步生莲 君归矣 龙族5悼亡者的归来(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抢回金手指,六零极品夫妻杀疯了 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 京圈太子爷又宠又撩,酥麻入骨 星辰变 南锣鼓巷四合院 被巴萨甩卖国米后的那些事儿 我医武双绝,踏出女子监狱起无敌! 重生60带空间 抗战:从湘江突围开始 绝美尤物大小姐嫁绝嗣首长多胎了 我的年代怎么还有四合院 
经典收藏逍遥四公子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北宋穿越指南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大明国师 赤潮覆清 巅峰三国:开局获得凤翅镏金镋 1627崛起南海 娱乐春秋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 红楼发家致富史 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盛唐小园丁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最近更新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大楚武信君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带着基地闯三国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 大谋谋天下txt下载 - 大谋谋天下最新章节 - 大谋谋天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