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任谁也难以想象。
那位曾在荆南搅起风云,令汉军不惜悬赏万金、绘影图形四处追捕的“冢虎”司马懿,此刻竟藏身于始安(今广西桂林)城外不过二十里的一个小山村中。
此地被群山环抱,溪流潺潺。
远山村不过百来户人家,村民们民风淳朴,大多以耕种、采药维持生计。
村中最大的宅院,便是地主庞福家。
庞福年近五旬,家道颇为殷实。
拥有良田百亩,山林数顷。
他膝下有一女,名叫庞玉,正值二八妙龄。
庞玉生得明眸皓齿,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
数月前,村里悄然来了一位游学先生,自称马钟。
他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学识更是渊博。
不过,他称自己在路途遭遇了匪患,盘缠尽失。
所以想寻一处栖身之所,通过教授蒙童来换取食宿。
庞福见他气度不凡,不似寻常落魄书生。
正愁为家中两个顽劣的幼子找不到好先生,便欣然应允。
将他安置在家中偏院的书房,权充西席。
这位“马钟”先生,自然就是司马懿。
他不惜动用司马家秘传的“易形缩骨”之术,微微调整了面部的骨骼肌肉。
原本俊雅清癯的面容变得平凡无奇,唯有一双细长的的眼睛即便他极力掩饰,也难以完全改变其中的神采。
偶尔眼睛开阖间,依旧有寒光流转。
他刻意收敛气息,言谈低调,将那份属于“冢虎”的锐利与深沉深深埋藏起来。
然而,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
那份经年累月浸淫典籍蕴养出的书卷气,以及刻入骨子里的世家子弟的优雅举止,依旧让他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显得格格不入。
他教导庞福那两个七八岁的儿子启蒙,讲解经义深入浅出,各种典故信手拈来。
偶尔谈及史策韬略,虽只言片语,却能发人深省。
这不仅让庞福敬服不已,更悄然拨动了其女庞玉的芳心。
庞玉自幼长于山村,何曾见过这般人物?
马先生不像村中那些粗鲁的佃户,说起话来总是粗声粗气。
也不像城里那些酸腐的学究,整日只知道之乎者也。
他即便穿着朴素的青衫,也难掩其颀长身姿和那份独特的气韵。
少女情怀总是诗,她开始找各种借口接近书房。
时而送上一盏新沏的山茶,时而请教几个识字断句的问题。
美眸中的倾慕与羞涩,几乎溢于言表。
司马懿何等人物,岂会察觉不到少女的心思?
但他心中唯有家族血海深仇,儿女情长于他不过是羁绊,甚至是致命的威胁。
夫妻夜间同榻而眠,谁能保证梦中不会呓语,泄露身份?
因此,面对庞玉或明或暗的示好,他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彬彬有礼,却疏离冷淡。
每次庞玉满怀期待而来,失落而去。
那黯然神伤的模样,都被另一人看在眼里,嫉恨在心。
这人便是庞玉的表哥孟怀。
孟怀是庞福已故妹妹的儿子,父母早亡。
他自幼不务正业,混迹于始安城中。
结交一群狐朋狗友,整日干些欺行霸市、打架斗殴的勾当,是远近闻名的泼皮无赖。
他早已垂涎表妹庞玉的美色和庞家的家产,多次向庞福提亲,均被严词拒绝。
庞福虽念及兄妹之情,时常接济这个不成器的外甥,但绝不肯将宝贝女儿推入火坑。
孟怀因此对庞福心存怨怼,更将突然出现的“马先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这一日,晚饭后的天色微微暗沉下来,悄然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司马懿(马钟)正在房中专注读书,忽然,一阵轻轻的叩门声传入耳中。
他放下手中的书,起身开门一看,正是庞玉。
只见她双手端着一碟新做的糕点,俏生生地立在蒙蒙细雨之中。
那微微被雨水打湿的衣衫,紧贴在她的身上,更衬得她楚楚动人。
“先生读书辛苦,用些点心吧。”庞玉声音轻柔,眼神中满是关切。
司马懿眉头几不可察地一蹙,随即侧身让她进屋。
语气平淡地说道:“有劳庞姑娘,放在桌上即可。夜色已深,雨湿路路滑,姑娘还是早些回房歇息为好。”
庞玉将点心放在书案上,却没有立即离开。
而是局促地绞着衣角,低着头,低声道:“先生……可是嫌玉儿扰了清静?”
“姑娘言重了。”司马懿转身望向窗外如幕的雨景。
眼神有些深邃,缓缓说道:“马某乃落难之人,蒙庞公收留,得以授业糊口,已感激不尽。不敢再有他念,亦不敢误了姑娘清誉。”
这话一出口,已然是明确的拒绝。
庞玉眼圈瞬间一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泫然欲泣道:“先生何必自谦?玉儿……玉儿只是仰慕先生才学……”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醉醺醺的叫骂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请大家收藏:(m.zjsw.org)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