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植物群落系统:森林的绿色骨架与生命载体
2.1 常绿乔木层:四季常青的生态屏障
常绿乔木是和风幽林的 “骨架”,占森林乔木总量的 60%,主要分布在森林外围、神木核心区及溪谷沿岸,为下层植物提供遮荫,同时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2.1.1 黑松(Pinus thunbergii)
形态特征:常绿针叶树,树高 15-25 米,胸径 30-60 厘米,树皮呈灰黑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条平展,树冠呈伞形;针叶 2 针一束,长 6-12 厘米,质地坚硬,边缘有细锯齿;球果卵形,成熟时黄褐色,长 4-6 厘米,种子有翅,可随风传播。
分布区域:集中在御灵溪谷沿岸及青枫岭的海拔 200-400 米处,多生长在鹅卵石滩或岩石缝隙中,耐旱、耐盐碱(因溪谷土壤偶尔受溪水浸泡,含盐量略高)。
生态功能:
防风固沙:黑松的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地下 2-3 米,侧根横向扩展,可固定溪岸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提供栖息地:树干上的树洞是日本小鼯鼠(Petaurista leucogenys)的巢穴,针叶间的空隙是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的筑巢场所;
指示环境:黑松对空气质量敏感,若叶片出现黄化,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过高,精灵会据此判断森林的环境质量。
与精灵的互动:精灵会在黑松的树干上缠绕浅草绳(用灯芯草编织而成),标记 “安全区域”(如可攀爬的树木、有鸟巢的树木);冬季会收集脱落的松针,用于铺设屋顶(增加隔热性)或燃烧取暖(松针燃烧时无烟,且有淡淡的松香味);松脂可用于制作黏合剂,精灵将松脂加热后混合蜂蜡,用于修补木造建筑的缝隙。
2.1.2 桧柏(Juniperus chinensis var. sargentii)
形态特征:常绿针叶树,树高 10-18 米,胸径 25-50 厘米,树皮呈红褐色,裂成薄片状剥落;枝条密集,小枝呈圆柱形;叶有两种类型,幼树为针形叶,长 0.6-1.2 厘米,成年树为鳞形叶,长 0.2-0.3 厘米;球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有白粉,直径 0.6-0.8 厘米,内含 1-2 粒种子。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神木核心区及苔石缓坡的海拔 600-800 米处,喜阴凉、湿润的环境,耐寒性强(可耐受 - 10℃的低温)。
生态功能:
涵养水源:桧柏的根系与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神木泉眼的水源涵养主要依赖桧柏群落;
净化空气:桧柏的叶片能分泌挥发性芳香物质(如桧烯),具有杀菌作用,可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据精灵观察,桧柏周围的细菌数量比其他区域少 30%-40%);
提供食物:球果成熟后,种子富含油脂,是日本小鼯鼠、黄鼬(Mustela sibirica)的冬季食物来源。
与精灵的互动:神木核心区的三棵千年桧柏被精灵视为 “神树”,禁止砍伐,每年春季(4 月)精灵会在树下举行 “御灵祭”,祭祀时会在树干上系上白色的注连绳(用苎麻编织而成),并摆放陶制的香炉(燃烧杉木香);桧柏的木材坚硬、耐腐蚀,精灵会收集自然脱落的枝条,用于制作小型家具(如矮桌、木勺)或雕刻工艺品(如木雕狐狸,日式神话中 “稻荷神” 的使者)。
2.1.3 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 2-6 米,胸径 5-15 厘米,树皮呈灰褐色,光滑;叶片革质,椭圆形,长 5-10 厘米,宽 2-4 厘米,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花单生于叶腋,白色,花瓣 5 片,花期 5-6 月;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 0.8-1.0 厘米,果期 9-10 月。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在樱枫台地的海拔 300-500 米处,常与樱花、柿子树混生,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半阴。
生态功能:
覆盖下层植被:杨桐的枝条密集,可形成茂密的灌木层,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提供食物:果实成熟后,富含糖分,是暗绿绣眼鸟、日本树莺(Cettia diphone)的主要食物;
指示季节:杨桐的新叶在春季(3 月)萌发,呈淡红色,精灵据此判断 “春耕” 的时间(开始种植草药)。
与精灵的互动:杨桐的叶片是精灵制作祭祀用花束的主要材料,祭祀时会将杨桐叶与樱花、紫阳花搭配,扎成小型花束,供奉在神木殿的御灵石前;果实可食用,精灵会在秋季(9-10 月)采摘杨桐果,制作果酱或晒干后保存,冬季作为零食;枝条柔软,可用于编织小型竹篮(内衬和纸,用于盛放草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魔大陆之哥布林召唤师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神魔大陆之哥布林召唤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