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日下午六点,天津市和平区大同道渡口北侧,一个中年汉子提着尼龙编织篮来到海河边。
他熟练地取出马扎,展开坐下,目光扫过微波轻荡的河面。
他从篮中抽出鱼竿,接好线,挂上饵,调整铅坠,随后手臂一挥,“唰”地一声,鱼漂入水,轻轻跳动后浮在水面。
他从烟盒里夹出一支烟,掀起衣襟挡风,打火机“咔嚓”一声点燃。烟雾从鼻孔缓缓逸出,他咂咂嘴,神情惬意。
鱼漂久久未动。
突然,脚下水面漂来一个白色塑料布包裹。他找来木棍,将包裹挑到岸上,用水果刀划开一道口子。
一股异味扑鼻,他干呕了几声——从形状辨认,那竟是一具人的躯干。他慌忙朝远处治安巡逻船挥手呼喊。
---
警车陆续抵达,穿制服和便衣的警察纷纷下车。法医和技术人员率先上前,对包裹进行拍照、测量。
王法医戴上胶皮手套,镜片后的双眼在海河波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光。
他回头看了一眼刑侦处的贾处长,得到示意后,蹲下身解开捆缚包裹的铅芯黑胶皮电线。
塑料布被掀开,有人下意识后退两步。里面是两个对口套装的白色尼龙纤维袋。
王法医和技术员分立两侧,袋中露出一具被水泡得发白、无头无四肢的男性躯干。
尸块因长期浸泡,难以凭肉眼判断年龄。杀人后又肢解,凶犯之残忍,令人发指。
袋中还倒出三块残缺的旧砖——显然是为沉尸灭迹。
技术人员仔细检查包装物,发现塑料布上有蓝色圆珠笔写的字迹:“丁x”,“闹着玩”。
“丁”后面一字模糊难辨,似为人名。“闹着玩”?是失手致死,还是故意杀人后伪装?
贾处长摇头:“字迹是旧的,与案件无关。但‘丁x’或许有用。”
他双手插在大衣口袋,绕着尸块踱步,随后伸出食指,对王法医说:“看你的了。从这块躯干上,要推断出年龄、身高、死亡时间、籍贯、职业……”
“能找到头和四肢就好了。”王法医低语。
“别指望了,”贾处长指向茫茫海河,“它们可能分几处沉在水底,盲目打捞是徒劳。”
王法医将尸块重新包好。未来几天,他将与这具无头尸“亲密相处”。此刻,他需先将其带回解剖室。
---
第二天上午,贾处长在办公桌前反复端详几张尸块彩照。他摘下花镜,下令:“召集分局长会议,布置各派出所,排查去年以来本市失踪男性名单。”
一名队长犹豫地问:“如果不是本市人呢?”
“屁话!不是也得先从本市查起,难道要从亚洲开始查?”
下午,法医鉴定出炉:男性躯干,肩宽36公分,五处锐器切割断面,从股骨X光片推断年龄约二十岁,身高约170公分,皮肤细腻,非重体力劳动者,可能为本市人。死亡时间约两个月。
“怎么样?”贾处长瞥向队长,“要是依你,得跑遍亚洲!”
正说着,两名侦查员递上一份名单: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失踪男性36人,其中青年15人。
一名叫武超英的失踪者,血型、身高与尸块吻合。
“武超英什么情况?”贾处长问。
“还没来得及细查。”
贾处长挥挥手:“抓紧!”
两人刚出门,又被叫住:“回来!既然被害人是本市人,沉尸又加负重,杀人现场离发现地不会远。武超英的住处也应在那附近。”
---
侦查员来到和平区营口道某号。开门的一位五十多岁妇女,眼含泪光:“我儿子有消息了?”
“我们是公安局的,想了解武超英失踪的情况。”
“他二月二号下午五点骑他姐姐的自行车出去,说去买摩托车,带了钱,再没回来……”
“他有没有要好的朋友?”
“有个叫马玉杰的,说那天见过他。”
侦查员未透露尸块之事,立即赶往马玉杰家。马玉杰坦率表示:“武超英那天下午六点来过,骑的是一辆‘永久牌105’摩托车,不是自行车。”
“他说要买摩托,钱不够,想借钱。我们没钱,就陪他去找牛威,看牛威要不要那张购车证。”
牛威证实:“武超英七点离开我家,骑的确实是那辆摩托车。”
---
贾处长在分局听取汇报,对摩托车线索极为关注。他推断:武超英在途中借了某人的摩托车,被害可能发生在还车途中或之后。
“如果是在还车前被害,车主会找上门,但并没有。”
侦查员们连夜排查武超英当晚途经路段,走访居委会、治保委员。
在一位居民口中得知,一名叫郭范虎的男子,独住临建棚,有辆“永久105”摩托车,且其对象姓“丁”。
更关键的是,郭范虎的临建棚在二月三号凌晨着火,他不仅不救火,反而往火里扔东西。之后他重修棚屋,新铺水泥地,却不再居住。
“案犯就是他!”贾处长断定。
---
四月一日上午,警方持传讯证、搜查证进入郭范虎家。他面色惨白,嘴硬道:“我没犯法!你们查不出什么!”
侦查员砸开临建棚新铺的水泥地,砖缝中检出大量血迹。郭范虎的对象也指认,包裹尸块的塑料布是郭家盖箱子用的。
在审讯室,郭范虎终于崩溃:
“二月二号下午,武超英来借摩托车,一小时后回来。我们聊起倒卖摩托车的事,吵起来。
我一气之下,用斧子砍了他……之后用菜刀分尸,用尼龙袋、塑料布包好,绑上砖头扔进海河。第二天不小心引燃汽油,我趁乱把他的衣服扔进火里……”
“钱呢?”
“没拿,可能烧了。”
根据郭范虎的供述,武超英的头颅与四肢从海河中打捞上岸,凶器也在西郊区污水河中找到。
一个月后,郭范虎被依法判处死刑。
---
案件警示:
这起案件展现了公安机关在技术条件有限的年代,依靠细致的现场勘查、逻辑推理与群众协作,终将残忍凶犯绳之以法的过程。也提醒我们,冲动是魔鬼,理性解决纠纷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喜欢90年代大案系列请大家收藏:(m.zjsw.org)90年代大案系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