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心策划的围猎,在电光火石间结束。他们成功猎获了两头山羊(公羊和母羊),还射伤了一头,但被它带伤逃入了密林。
“可惜,跑了一头。”二嘎子有些懊恼。
“够了。”王谦看着倒地的两只山羊,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咱们是储备,不是赶尽杀绝。这两头,够咱们忙活一阵子了。”
他们就地处理猎物,剥皮,分解。山羊皮是很好的皮革原料,羊肉则是上等的肉食。将沉重的羊肉块用坚韧的藤蔓捆好,三人轮流背负,踏上了返回营地的路途。这一次狩猎,收获远超平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狩猎组根据王谦对动物习性的了解,不断变换策略和地点。他们利用陷阱捕获了不少野兔和山鼠,这些小型动物处理起来快,肉量积少成多。王谦甚至再次冒险,利用地形和诱饵,成功猎杀了一头落单的、体型不小的野猪,这为肉食储备增添了极其厚重的一笔。
营地一角,专门搭建的熏肉架变得空前忙碌。
熏制与晾晒:时光与烟火的艺术
杜小荷是熏制工作的总指挥。她在营地旁选了一处通风良好、又不会让烟雾直接吹进山洞或影响造船的地方,指挥二嘎子和王冉搭建了多个熏肉架。架子用粗壮的竹木搭成,分层设置,中间留出足够的空间让烟雾流通。
猎获回来的肉类,首先由杜妈妈和王念白进行初步处理。杜妈妈手法熟练地用燧石刀将大块的肉顺着纹理切成厚薄均匀的长条,王念白则负责用海水混合粗海盐,仔细揉搓每一块肉条,进行腌制。这是从牙狗屯带来的老法子,盐能杀菌,能脱水,是保存肉类的基础。
“念白,盐要抹匀,里外都要搓到,不然容易坏。”杜妈妈一边示范,一边教导孙子。
“知道了,奶奶!”王念白学得很认真,小手用力地揉搓着肉条,小脸上满是专注。
腌制好的肉条,需要挂在通风处晾晒一段时间,让表面水分风干。然后,才轮到熏制上场。
熏制的燃料很有讲究。杜小荷带着女眷们,收集来大量的松枝、柏树叶以及一些带有特殊香气的硬木。松柏的烟气能赋予肉类独特的风味,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生火是关键。火不能大,不能有明火,必须是那种缓慢阴燃、冒出大量青烟的状态。杜小荷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堆,不时添加新的湿柴或松枝,让烟雾持续而稳定地笼罩着挂满肉条的熏肉架。
烟雾袅袅升起,带着松脂和肉类的混合香气,在海风中飘散。熏肉架下,杜小荷和王冉轮流值守,确保火候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这项工作枯燥而辛苦,需要极大的耐心,被烟熏得流泪是常事。但看着肉条的颜色由鲜红慢慢变为深红,再到暗红褐色,质地变得越来越紧实坚硬,那种成就感无以言表。
“这熏肉的火候,就跟咱东北老家坑腊肉一样,急不得。”杜小荷对帮忙的王冉说,“火大了,外面焦了里面还没好,容易坏;火小了,烟不够,不入味,也存不住。就得这样文火慢熏,让烟味儿一点点吃进去,把水汽一点点逼出来。”
除了熏肉,鱼干的晾晒规模也空前扩大。李老大在造船间隙,带着王晴改进了渔网,编织了几张更大、网眼更密的长条形围网。他们选择在退潮时,在礁石区围捕那些被困在浅水洼里的鱼群,收获颇丰。
各种海鱼被开膛破肚,用海水清洗干净,大的像黑鲷、石斑鱼,用竹片撑开,抹上盐,挂在专门的晾鱼架上暴晒;小一些的杂鱼,则直接用藤蔓穿成串,挂在熏肉架旁边借助余热烘干。阳光下,晾鱼架上银光闪闪,如同一面面巨大的、充满希望的旗帜。
采集与挖掘:大地与海洋的馈赠
食物的多样性,光靠肉食和鱼干是不够的。杜小荷深知这一点,她带领的采集组,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范围。
她和杜妈妈、王念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几乎踏遍了营地周围所有可能生长可食用植物的地方。之前发现的那片野芋头地被精心照料,扩大了种植面积。她们还发现了新的可食用块茎,一种类似山药的植物,淀粉含量很高。林间的野果,只要是猴子们吃过确认无毒的,都在成熟季节被大量采集回来,一部分直接食用,一部分尝试着切片晒干,希望能作为维生素补充和调剂口味。
杜小荷甚至尝试着用简陋的石磨(两块相对平整的石头)将一些采集到的硬壳野籽磨成粗粉,虽然口感粗糙,但混合在肉汤或者芋头汤里,也能增加饱腹感。
大海的馈赠同样没有被忽视。退潮后,杜小荷会带着王念白,提着篮子和自制的木耙,去礁石区和滩涂上“赶海”。肥美的牡蛎、海螺、蛤蜊被一个个撬出,捡拾回来。除了部分现吃,大部分被煮熟后取肉,晒成海鲜干。各种可食用的海藻,如海带、紫菜、石莼,也被大量采集,洗净后晾晒。这些海货干货,不仅能提供不同的风味,更重要的是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长期食用单一食物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