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因北疆特区输入及外汇收入等因素有所好转,人口压力暂时缓解。
然,审视七一年批准之《计划生育工作报告》,其根本出发点——即认定人口为负担,需靠行政手段强制削减——此观点,存在重大偏误,恐遗祸深远。”
他停笔,蘸了蘸墨水,想起一次内部学习会上,偶然听到传达的、关于那位已故大长老对人口问题的只言片语。那话像颗种子,一直埋在他心里。
“追根溯源,”他继续写道,“当年马阴人先生提出控制人口论调时,他的着力点是西方那一套危言耸听的大爆炸推段。
而尊敬的“大长老”曾明确表达过两层意思:其一,他本人并不认同马先生将人口单纯视为负担的观点;
其二,他相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民众基于自身生活水平和对子女培养的期望,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地调节生育意愿和数量。
生育多寡,应是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自然选择,如同水到渠成,无需行政力量强行干预,拔苗助长。”
写到这里,周秉昆的笔锋变得沉重而开阔。他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看到了地图上那些尚未染上红色的区域。
“再者,从国家长远战略考量,”他的字迹更加遒劲,“我们尚有广袤土地亟待开发、建设、守卫。如外东北,北疆冻土,如肯定会收回的,外成吉思汗故地,南疆边陲,乃至……未来可能需要向海外寻求资源互补、建立稳固基地,这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作为基石!
充足且结构合理的人口,是发展的动力,是国力的根本,是开疆拓土、建设新家园不可或缺的‘人’的资源!岂能因一时一地之压力,便以政策之手,强行扼杀民族繁衍之生机?”
他列举了北疆特区急需各类建设人才的现状,提到了基层反映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
他写道,与其耗费行政资源去“计划”生育,不如将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普及教育、改善民生上。当人们的日子真正好过了,见识真正开阔了,生儿育女的观念自然会随之改变。
“综上,”他最后写道,“恳请重新审视现行计划生育政策。
建议立即停止以行政手段干预群众生育意愿的做法。将工作重点,切实转向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提升国民素质。
唯有源头活水丰沛,民族之树方能根深叶茂,荫蔽长远。切莫为解一时之渴,而断了子孙后代之源流。”
报告写完,钢笔搁下。周秉昆靠在椅背上,长长吁出一口气。
窗外,夕阳的余晖给什刹海的冰水镶上了一道金边。他知道这份报告的分量,也知道递交上去可能引发的波澜。但他心里很平静,像完成了一件早就该做的事。
下班铃声响起,楼道里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周秉昆将报告仔细折好,锁进抽屉。他收拾好桌面,穿上大衣。
走出那座灰色的大楼,寒风扑面。他裹紧大衣,走向停在路边的轿车。
心里想的,却是家里炉子上温着的酸菜炖粉条,和郑娟那双因为照顾她生活而有些发红、变糙的手。他得去外贸商品,买盒护手霜。
车子驶过熙攘的街道,车窗外是匆匆归家的人群。周秉昆望着这座古老又挣扎着向前的城市,目光沉静而坚定。路还长,但每一步,都得踏在实处。
回到小院时,天已擦黑。东厢房亮着灯,饭菜的香气飘了出来。郑娟系着围裙迎到门口,脸上带着工作后的疲惫,却笑容温暖:
“回来啦?快洗手,吃饭了。炉火烧得正好。”
小院里,炉火的光透过糊着高丽纸的窗户,暖融融地映在地上,驱散了京城的春寒。
他喜欢这样的两人世间,温馨又充实。
喜欢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