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冬。京城火车站。
站台清过场,白霜覆着铁轨,寒气刺骨。
周秉昆穿着半旧的中山装,披着羊绒大衣,怀里抱着裹成小粽子、刚满一岁的女儿周承茜。
小丫头脸蛋冻得红扑扑,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灰蒙蒙的巨大车站。
郑娟挺着明显的孕肚,一手拢紧围巾,一手紧紧牵着三岁的儿子周承南。小家伙穿着厚实的新棉袄,小脸绷着,努力显出懂事的样子,眼神却忍不住往站台上那群接站的人里瞟。
工作人员在前面小心引路,警卫在后提着行李。
“慢点,娟。”周秉昆小心的提醒着妻子,声音低沉,腾出一只手稳稳托住郑娟的后肘。
下车后,周秉昆目光扫过站台,远远就认出了人群最前面那个穿着深蓝呢子大衣、站得笔直的身影——那是上院办公厅的张主任。旁边还有几张计委熟面孔。
但让他脚步微顿的,是张主任身后那几个身影。
母亲李素华裹着厚厚的藏青色棉袄,头上围着毛线帽,脸上皱纹己深,眼睛却亮得惊人,一瞬不瞬地盯着刚下车的儿子一家。
她身边站着周秉义,穿着崭新的军呢大衣,肩章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旁边是抱着个襁褓的郝冬梅。
郝冬梅脚边,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穿着鼓囊囊的小军棉袄,正努力踮着脚,那是快五岁的周承东。
郝冬梅怀里还紧紧抱着个更小的、裹得严实的娃娃,那是才几个月大的小儿子周承北。
“奶奶!小叔!小婶!”周承东眼尖,第一个喊出来,小炮弹似的就要往前冲,被郝冬梅一把拉住衣领。
“慢点儿!”郝冬梅笑着呵斥,眼睛也湿润了。
“妈!哥!嫂子!”郑娟的声音带着惊喜和哽咽,脚步加快了些。
李素华已经迎了上来,一把先搂住了郑娟,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她的后背:
“娟儿!哎哟,这肚子……路上累坏了吧?冷不冷?”
她嘴里问着郑娟,眼睛却越过她的肩膀,贪婪地看着儿子周秉昆,还有他怀里的小孙女,以及牵着的小孙子周承南。
“妈。”周秉昆抱着女儿走到近前,声音沉稳,眼底却有暖意涌动。
“哎!哎!”李素华连声应着,想伸手抱孙女,又怕冻着孩子,手伸到一半又缩回来,只在周承茜戴着毛线帽的小脑袋上轻轻摸了摸,
“像娟儿,俊!”她又看向周承南,“南南,还认得奶奶不?”
周承南有点害羞,往郑娟腿边缩了缩,小声叫了句:“奶奶。”
周秉义上前,用力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笑容爽朗:“好小子!又回来了!”
他目光落在周秉昆脸上,带着军人特有的锐利和由衷的赞许,
“沪市三年,干得漂亮!报纸上都说了,‘东方明珠,重放异彩’!领导们心里都记着你的功劳呢。”
周秉昆只是微微扯了下嘴角:“在其位,谋其政。”他目光转向郝冬梅怀里的小襁褓,“承北?”
“嗯,刚满四个月。”郝冬梅笑着把襁褓往前送了送,让周秉昆看看睡得正香的小侄子。
张主任这时才带着工作人员上前,恭敬又不失亲切:“周书记,一路辛苦!住处都安排妥当了,车在外面候着,您看是先回家安顿,还是……”
“回家。”周秉昆言简意赅,抱着女儿的手臂紧了紧。
京城,东城某处安静的四合院。
炉火烧得正旺,屋子里暖意融融,驱散了北方的寒气。饭菜的香气混合着孩子们偶尔的嬉闹声。
李素华和王姨在厨房里忙活着最后的汤水。
郝冬梅和郑娟坐在炕沿上,低声说着体己话,一个奶着承北,一个轻抚着自己隆起的肚子。
地上铺着厚毡子,周承东正努力教刚学会走路的周承茜玩一个铁皮小青蛙,周承南则在一边好奇地看着周承北。
正屋里,周秉昆和周秉义两兄弟对坐在八仙桌旁。桌上摆着一碟花生米,两杯热茶。
周秉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满足地舒了口气:“还是这京城的茉莉花味儿正!脚盆鸡那边,茶也贵,味儿也怪。”
他放下杯子,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军人的豪气和不易察觉的唏嘘:
“那边现在,算是彻底攥在咱们手心里了。高压线架着,刺刀顶着腰眼儿,那边政府,屁都不敢放一个。
你是没见,港口那船,一船一船往外运粮食、木材、矿石……好家伙,一个月给国库挣回这个数!”
他伸出五根手指,用力晃了晃,“五十多个亿!硬邦邦的外汇!上头说了,值!再大的投入都值!”
他话锋一转,带上了点惋惜:“就是……可惜了德宝那小子。”
他摇摇头,抓起几粒花生米丢进嘴里,嚼得嘎嘣响,“多好个苗子,在驻军后勤干得挺踏实。结果呢?跟当地一个开小酒馆的女人搅合到一块儿,搞出了事儿。唉,纪律就是铁板,谁也碰不得。上个月,押送回吉春了,军装扒了,档案里记一笔,这辈子……悬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请大家收藏:(m.zjsw.org)人世间之周秉昆的善良永不妥协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