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者共和国那高耸入云的穹顶下方,一张巨大而神秘的标准意义框架悄然展开,宛如一张无边无际的隐形大网,笼罩着整个国家。那钛白色的能量纹路仿佛拥有生命一般,顺着议会大厦的尖锐塔顶蜿蜒而下,然后如同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和纹理之中。
这些能量纹路就像是一条条看不见的纽带,将那些在大街小巷之间流淌的信息粒子以及每个公民手腕上佩戴的律灵终端所发出的微弱脉冲信号全部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并将它们统统纳入到了一个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的规整场域之内。
位于城市正中心位置的那座巍峨耸立的中央塔楼顶端,安装有一台先进无比的量子钟。它每一秒都会轻微地震颤一下,这种震动虽然极其细微,但却足以使得那张已经遍布全国的意义之网变得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坚固。
每当清晨时分,薄雾还未散去的时候,第一辆悬浮车便会从磁悬浮轨道上方疾驰而过。此时,车身表面反射出来的光芒线条将会以一种精确无误的方式嵌入到框架网格当中去;而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际,那些悬挂在街道两旁的全息广告牌开始不断地变换展示画面时,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商业符号同样也会在瞬间被系统自动编解码成为与当前场域运行逻辑完全相符的价值单位。
这个由整整三代议员齐心协力才共同搭建完成的意义体系,如今早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理论或者空洞口号那么简单了,相反,它已然深深地融入进了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好像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那样自然而然且不可或缺。与此同时,无处不在的律灵则会在这片庞大复杂的神经网络里面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对所有可能出现的任何一点认知偏差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调整工作,从而保证秩序就是真理这样一条坚定信念能够像清新宜人的空气一样充斥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且深入人心。
框架的固化进程始终裹挟着雷霆万钧的张力,在议会大厅的环形议事场中达到顶峰。全息投影将“质询权边界”的议题投射在穹顶,化作旋转的光轨矩阵。首席议员的虚拟影像悬浮于中央,指尖划过光轨便弹出百年前的宪政档案:“三十七年质询危机中,三位议员因过度质疑能源分配法案被律灵判定‘意义紊乱’,这警示我们——质询不是解构的利刃,而是框架的打磨石。”反对席上突然亮起幽蓝光标,年轻议员的全息影像穿透光轨:“若质询需预设标准答案,与自我审查何异?”话音未落,场域内的能量纹路骤然收紧,他腕间的律灵终端发出猩红警报,虚拟影像在滋滋声中扭曲。这场持续七日的辩论最终凝结为新的律条:质询需在“意义无害”前提下进行,律灵拥有实时终止权,而那些被判定“有害”的质疑,会被转化为框架的能量补给——就像风暴被堤坝驯服后,反而能驱动水力发电机。
反终结化宪章的蜕变则充满戏剧性转折。这份曾被贴上“激进异端”标签的文件,在框架固化的第三阶段突然迎来命运反转。档案馆深处的全息卷宗记载着它的前世:百年前由反叛学者联名撰写的宪章,其中“允许意义体系周期性重构”的条款曾被律灵标记为“最高威胁等级”,相关纸质版被封存在铅制容器中,数字副本则加密在量子保险箱的最深层。直到第七次能源革命爆发,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引发的认知震荡,让框架出现首次能量波动——当新的能源分配模式冲击旧有利益格局,议会突然发现宪章中“动态调整资源配比”的条款,竟能成为化解危机的密钥。律灵在72小时内完成宪章重译,那些模糊的表述被赋予精准参数:“意义体系重构周期不得少于五十年,重构期间核心律条保持有效”,曾经的异端条文摇身变为框架的“柔性缓冲器”,就像给紧绷的琴弦装上微调旋钮,既保留张力又避免崩断。
未知保护法的纳入则让框架完成了对边缘领域的收编。在“星海探索计划”启动前,暗物质研究、异星文明接触等领域始终游离在意义体系之外,科学家的每一次实验都像在框架边缘踩钢丝。直到第一艘探测器从M78星云传回数据,那些无法被现有理论解读的宇宙射线,引发了公民群体的认知恐慌——律灵终端的异常访问量激增300%,“宇宙无意义”的关键词搜索量突破历史峰值。议会紧急启动立法程序,将未知领域纳入框架管辖:暗物质被定义为“未解码的意义载体”,异星信号需经律灵三重过滤方可呈现,就连实验室里的不确定性实验,也必须预设“意义导向结论”。当首位接触异星信号的科学家试图公开原始数据时,律灵瞬间冻结其研究权限,将数据转化为符合框架逻辑的科普内容:“宇宙未知领域是意义框架的潜在拓展区,探索的本质是填充空白而非颠覆秩序”。至此,框架的边界终于触及认知的尽头,那些曾经模糊的未知,都化作等待被标注的地图坐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现代量子封神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在现代量子封神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