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送人走了,方才回屋。
那一卷东西甚厚,外头还用油纸裹着,她打开一看,里头一张一张,都是巴掌大的尺寸,上头全是图绘,加起来少说也有三四十张。
小莲正出来帮忙收桌椅,见得宋妙坐着一页页翻看那些个图绘,一下子就站定了,垫着脚去看,又问道:“姐姐,这不是你做过的菜吗?画得好像啊!”
这话一出,大饼、程二娘都围了过来,跟着啧啧称奇。
宋妙应了一声,也忍不住感慨道:“实在很像!”
不得不说,虽然同样的细致、用心,但公允地评判,陈夫子于画技上的造诣,比之师弟韩砺,是强太多了。
他运笔写实,虽然只是一掌见方的大小,但每一幅都既得其形,又得其神,颜色也调得几乎同原本的菜一模一样,差不多将这些日子里宋妙给他们小饭桌做过的菜色都囊括其中了。
陈夫子不但画得很细,还有解释,譬如田螺酿,竟是特地在一旁画了香菇、薄荷、猪肉、田螺肉一应馅料构成,还有小笔填字——识字者可以看字,白丁也能看图。
他从前每每吃过饭,都喜欢询问食材同做法,当时宋妙只以为是出于好奇之心,哪里晓得最后会用于此处。
这样颜色鲜妍的图绘菜牌,哪怕不逐一去看,只是齐齐整整挂在墙上,一眼扫过,也能叫人赏心悦目得很。
画纸已经装裱过,每一幅最上都装了竹骨,又引了挂绳,只要有借力之处,就可以直接上墙。
前次去集贤院,宋妙是见过这一位老先生如何事务缠身的,眼下这一叠图绘精致漂亮,又饱含用心,想也知道,哪怕有小尤同其余伴当帮忙调色、打杂,一样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
她惊喜极了,不禁道:“陈老先生人太好了!”
大饼刚在擦灶台,手正脏着,也不敢去碰这画,只一边看,一边叹,跟程二娘、小莲两人一道菜一道菜地认。
这个是过桥鱼片,那个是清炒三丝,又有阳春面、各色臊子面、各种馒头、鸡骨草猪横利汤、五指毛桃炖鸡汤、山坑螺焖鸡、胡萝卜炒肉等等——胡萝卜炒肉这一道显然陈夫子十分喜欢,胡萝卜丝画得很细,连焦边都特意用不同颜色晕染了,不但画了食材,还忍不住用细笔标注“软甜带辣,当多饭”。
“多饭”二字,特特加粗加重,字体字形之中,那一股子急切味道,简直要从纸面上冲出来。
程二娘欢欢喜喜问道:“娘子,咱们挂起来试试吧?”
宋妙笑应道:“已经过午了,大家先去歇息,一会起来再弄罢——别看只是挂些画,其实挺耗时耗人的。”
众人匆匆做完手里的活计,各自回去午休。
其余人各有房间,另有那大饼,他虽不住在此处,宋妙却把杂间隔出来一半地方,放了张小床。
此时大饼把门一关,窗户一掩,往床上一躺。
屋子里安安静静的,因是在巷子尾,对面又仍旧封着,外头甚至连行人往来走动声也没有。
刘家昨日有事,他请假忙了一天,今日一大早又起来赶回来食肆里干活,事情多又碎,其实挺累,但是越干越踏实,越干越充实。
眼下回了这个小小隔间,虽然除却床榻一张,并无其他家具,但是同在伯父伯母家并不一样。
彼处自然好,大家不嫌弃他远来投奔,到底自己占了堂弟们的屋子,小小屋子,叫人撞头碰脚的,连抽屉柜子都要同他共用,睡觉时候,他都不好意思伸直腿,也不敢大翻身。
而眼下,他把腿放平,甚至手都张开了,一闭眼,没一会就打起了小呼噜,等一觉醒来,心中那股子舒服劲儿,当真无以言表。
若非知道此处住的都是娘子们,自己年纪又尴尬,他当真有种搬过来的冲动。
***
下午时分,众人把次日能提前备的料同食材都弄好,终于腾出手来,挂起了陈夫子送来的图绘。
墙面上原本就有钉,此时按着炖、炒、煎、炸、焖、汤等等,一样一样挂上去,钉子已满,画还没挂完,也还没有上菜名牌,但无论近观还是远望,已经是很有菜满食足的气势。
程二娘来了这三个多月,虽说自知只是个受雇的帮工,早把此处当做自己家,至于对这宋记,俨然作为自己事业,恨不得倾尽所有。
须知感情是养出来的。
她走投无路之下,得了收留,不但有了稳定收入,还同女儿有了自己的落脚屋子,经由宋妙手把手地教,跟着一道出摊,一起做糕点、做早食外送,又一起招呼夫子们,各色客人们,还受邀外出治宴,在努力举着宋记一步步做起来的同时,自己也慢慢站了起来。
连屋子的内墙都是她自己动手粉刷。
所谓参与越多,付出越多,投入越多,感情就越深,程二娘正是如此。
她越看这一墙菜牌越喜欢,问道:“菜牌都有了,咱们食肆是不是用不了多久就能开起来了?”
又道:“娘子恐怕不知,我这一向送早食,许多人都问咱们几时营业,又有说想上门来吃,只是一听要提前订,只接席面,这会子还没能耐接散客,大家都不好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妙厨》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妙厨请大家收藏:(m.zjsw.org)妙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