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下要乱成一锅粥了……”
马陵在忙着洗劫清理河阳府豪强大族们的时候,薛云终于收到了柳何发来的相关情报资料。
情报资料上不仅详细描述了楚王战败的经过,同时还把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势力的反应动向都进行了整理。
根据资料所言。
楚王之败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楚王的轻敌自负。
据说在发动南征前,楚王麾下谋士给出的建议是固牢根本,缓图伪朝的战略。
换而言之。
谋士认为楚王尚未完全消化占据的中原土地之前,最好不要仓促南征伪朝。
毕竟北面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东海城,若是仓促南征导致腹背受敌,后果都完全不堪设想。
但楚王却没有采取谋士的建议。
无非是当时伪朝内乱,在他看来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吞并伪朝的机会。
至于东海城方面更加无需多虑,为此楚王都不惜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是派人重金贿赂东海城高层,引导东海城将矛头对准向北境,从而使得东海城暂时无暇对付楚王。
另一方面则是收缩兵力派遣老将镇守两府之地,并且联合京城叛军于河阳府设置一支奇兵。
若是东海城进犯中原,那么这支奇兵则会伺机而动,关键时刻给予东海城致命一击。
后顾之忧解决后,楚王的重心都放在了南征伪朝之上。
趁着伪朝内乱,楚王麾下的大军可谓势如破竹,沿途原属于伪朝的郡县将领纷纷望风而降。
随着伪朝大将军司马令平复内乱,率军赶往前线迎战楚王。
结果双方对峙一段时间后,楚王设计埋伏司马令成功占据了先机与上风。
这段时间里。
志得意满的楚王都更加不把司马令放在眼里,坚信要不了多久便能彻底取得这场会战的胜利。
这也为他日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当东海城攻入中原兵临两府,得知消息的司马令立刻派人给楚王带去消息。
说是准备渡河与楚王进行决战,前提是楚王必须先行退避三舍。
未曾想楚王竟然还真答应了这个条件。
结果楚王下令后撤的时候,曾经投降楚王的原伪朝将领突然反水,而伪朝大军迅速渡河。
趁着楚王大军陷入大乱之际一战而胜,若非麾下亲兵将领拼死断后,楚王都差点死在了乱军之中。
毫无疑问。
这一战的影响极其深远。
损失惨重的楚王都不得不由攻转守,因为不仅占据的大片中原土地都落入了东海城之手,而伪朝更是将兵线反推到了楚王的藩地。
消息传到京城叛军后同样引发了震动,尤其是得知薛云联合东海城军连续攻下泰河府与河阳府,兵锋都即将抵达锁龙关下的时候。
叛军方面都必须作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究竟是保锁龙关还是保南平关。
通过探子最新传来的消息。
叛军最终决定从南平关抽调三万兵马驰援锁龙关。
而一直在观望形势的福王凉王更是不再犹豫,直接联合起来全力进攻叛军。
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想要赶在北境与东海城之前攻入京城。
“大人,既然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么我们准备何时离开中原赶赴山阳?”
天下大乱才有北境浑水摸鱼的机会,余贵更是早早便清楚他们的战略意图。
听闻京城叛军已经从南平关抽调了兵力支援锁龙关,这意味着他们攻略京城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不急,等叛军抽调的兵马抵达锁龙关后再离开也不迟。”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薛云还是决定亲眼证实调虎离山成功后再离开。
“那么我们接下来都待在河阳府继续休整吗?”余贵又问。
“不,过两天我们便率军离开前往锁龙关。”
薛云摇了摇头道,“不然等到卫丘府落入东海城手里后,难保他们会对我们动什么歪心思,留在河阳府显然已经不安全了。”
“他们敢!”
余贵下意识脱口而出。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连刺杀这种下作的手段都能用得出来,所以不要指望东海城有什么底线可言。”
薛云神色平静道,“别忘了我们这回算是孤军深入,粮食都是东海城方面负责补给提供,一旦他们断了我们的粮,又掐断了我们撤回北境的退路,那么我们都会成为东海城的瓮中之鳖。
最重要的是一旦能除掉我,东海城对于北境都能唾手可得,你觉得东海城会拒绝如此大的诱惑吗?”
“……很难。”余贵沉默半晌,无法否认薛云说的事实。
“所以让你的人给我盯紧了城中马陵的兵马,同时卫丘府方面也需要有人监视东海城另一只大军的动向。”
薛云从来都不指望东海城会老老实实配合自己。
正如他为何只带了一万骑兵前来援助东海城?
因为他还需要留下更多的军队来防备东海城突然偷袭北境。
“是!”
余贵顿时严肃表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魏第一武卒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魏第一武卒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