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荀济年轻时住在江东,学问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和梁武帝在没当官的时候就认识,知道梁武帝有大志向,可荀济这人很自负,不服气梁武帝,还常跟人说:“我要在盾牌的鼻纽上磨墨写檄文声讨他。”梁武帝心里特别不爽。等梁武帝即位后,有人向他推荐荀济,梁武帝说:“这人虽然有才华,但扰乱风俗,喜欢造反,不能用。”荀济给梁武帝上书,劝他别太迷信佛法,别在建造塔寺上浪费太多钱,梁武帝看了大怒,想召集大臣们把荀济斩了。朱异偷偷告诉荀济,荀济就逃到东魏去了。高澄担任中书监的时候,想让荀济做侍读,献武王高欢说:“我喜欢荀济,是想保全他,所以不能用他。荀济要是进宫,肯定会坏事。”高澄坚持请求,高欢才答应。
等到荀济谋反失败,侍中杨遵彦问他:“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何苦还这样呢?”荀济说:“我这一身的壮志豪情还在呢!”接着写供词辩解道:“我感伤自己年纪大了,功名还没建立,所以想挟持天子,诛杀权臣。”高澄本想饶他一命,亲自问他:“荀公为什么要谋反?”荀济说:“我是奉诏书诛杀高澄,怎么能算谋反!”有关部门看荀济又老又病,就用鹿车把他拉到东市,连人带供词一起烧了。
高澄怀疑咨议温子升知道元瑾等人的谋反计划,当时正让他写献武王高欢的碑文,等他写完,就把他关在晋阳的监狱里挨饿,温子升最后吃破旧的短衣充饥,就这么死了。尸体被扔在路边,他的家人也被没入官府为奴。太尉长史宋游道把他收葬了。高澄对宋游道说:“我最近给京城的权贵们写信,谈论朝中官员,说你太偏袒朋党,这会是个问题。现在我才知道你真是看重故旧、崇尚节义的人,天下人替你害怕,那是他们不了解我的心思。”九月辛丑日,高澄回到晋阳。
梁朝的军事部署:梁武帝命令萧渊明在寒山拦截泗水,用水灌彭城,等拿下彭城,就继续进军和侯景形成犄角之势。癸卯日,萧渊明的军队驻扎在寒山,距离彭城十八里,截断水流修筑堤坝。侍中羊侃负责监督修堰,二十天就修成了。东魏徐州刺史太原王则据城坚守,羊侃劝萧渊明趁着水势攻打彭城,萧渊明不听。将领们找萧渊明商议军事,萧渊明啥也说不出来,就只会说“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冬天十一月,西魏丞相宇文泰跟着西魏皇帝在歧阳打猎。
东魏大将军高澄派大都督高岳去救援彭城,本来想让金门郡公潘乐做副手。陈元康说:“潘乐在随机应变方面有点迟钝,不如慕容绍宗,而且这也是先王(高欢)的遗命。您只要诚心对待慕容绍宗,侯景就没什么可担心的。”当时慕容绍宗在外地,高澄想召见他,又怕他惊慌叛乱。陈元康说:“绍宗知道我特别受您照顾,最近还派人来给我送金子。我为了让他安心,收下金子还写了封厚礼答谢的信,保证他不会有问题。”
乙酉日,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和高岳、潘乐一起出发。一开始,侯景听说韩轨要来,说:“那个吃猪肠子的家伙能干什么!”听说高岳要来,又说:“兵倒是精锐,人却很平庸。”东魏的将领们没一个不被侯景轻视的。等听说慕容绍宗要来,侯景吓得拍着马鞍面露惧色,说:“谁教那个鲜卑小子(高澄)派慕容绍宗来的!难道高王(高欢)真的没死?”
高澄任命廷尉卿杜弼为军司,代理行台左丞。出发前,高澄问他处理政事的要点,让他写一两条。杜弼请求口头陈述,说:“天下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赏罚。赏一个人能让天下人高兴,罚一个人能让天下人害怕,如果这两件事做得恰当,自然就完美了。”高澄听了特别高兴,说:“话虽然不多,但说到点子上了。”
慕容绍宗率领十万人马占据橐驼岘。羊侃劝贞阳侯萧渊明趁他们远道而来发动攻击,萧渊明不听。第二天,羊侃又劝他出战,还是不听。羊侃没办法,就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城,驻扎在堤坝上。
丙午日,慕容绍宗到了城下,带着一万步兵和骑兵攻打潼州刺史郭凤的营地,箭像雨一样射过去。萧渊明喝得烂醉,起不来,命令将领们去救援,可大家都不敢出去。北兖州刺史胡贵孙对谯州刺史赵伯超说:“咱们带兵来,本来是干啥的,现在遇到敌人却不打仗吗?”赵伯超答不上来。胡贵孙就独自率领手下和东魏交战,斩杀了二百人。赵伯超带着几千人却不敢去救援,还对手下说:“敌人这么厉害,打起来肯定输,不如保全军队早点回去,还能免罪。”手下人都说:“好!”于是就逃回去了。
以前,侯景经常告诫梁军:“追击败军别超过二里。”慕容绍宗准备开战的时候,考虑到梁军轻视敌人又勇猛,怕自己的士兵抵挡不住,就一个个地拉着将士们说:“我会假装败退,引诱那些吴地的小子们追上来,你们从背后攻击他们。”东魏士兵假装败退,梁军没听侯景的话,乘胜追击深入。东魏的将士们因为相信慕容绍宗的话,就一起回头猛击梁军,梁军大败。贞阳侯萧渊明以及胡贵孙、赵伯超等人都被东魏俘虏,士兵死伤逃亡好几万。羊侃整顿好队伍慢慢撤回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zjsw.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