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十八,起止公元549年(己巳年),共一年。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己巳年)
春天,正月丁巳初一这天,柳仲礼把营地从新亭搬到了大桁。正好赶上大雾天气,韦粲的军队迷路了,等赶到青塘的时候,都已经过了半夜。他们刚要立起栅栏,还没弄好,侯景远远瞧见了,赶紧带着精锐士兵就来攻打韦粲。韦粲派军主郑逸迎头反击,又让刘叔胤带水军去截断侯景的后路,可刘叔胤胆小怕事,不敢前进,郑逸这边就战败了。侯景乘胜冲进韦粲的营地,旁边的人拉着韦粲,想让他躲避贼兵,韦粲却一动不动,大声呵斥子弟们奋力作战。结果韦粲和他儿子韦尼,还有三个弟弟韦助、韦警、韦构,堂弟韦昂都战死了,亲戚也死了好几百人。
柳仲礼当时正在吃饭,听到消息,扔下筷子就披上铠甲,带着手下一百多个骑兵飞奔过去救援。和侯景在青塘打了一仗,把侯景打得大败,斩杀了好几百人,掉到秦淮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柳仲礼的长矛都快刺到侯景了,这时候贼将支伯仁从后面砍中了柳仲礼的肩膀,他的马还陷在泥沼里,贼兵围上来用长矛刺他,多亏骑将郭山石赶来救援,柳仲礼才捡回一条命。柳仲礼受了重伤,会稽人惠臶帮他吸伤口止血,这才没丢了性命。从这以后,侯景不敢再轻易往秦淮河以南进犯,柳仲礼也元气大伤,再也不提主动出战的事儿了。
邵陵王萧纶又收拢了一些零散的士兵,和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人从东边赶来。庚申这天,在大桁以南扎下营地,大家也推举柳仲礼当大都督。萧大连是萧大临的弟弟。
朝廷内外都觉得侯景这场大祸,朱异得背锅,朱异又羞愧又气愤,结果生了病。庚申这天,朱异去世了。按惯例,尚书这类官职死后是没有追赠的。但皇上很痛惜朱异,特地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甲子这天,湘东王的世子萧方等和王僧辩的军队赶到了。
戊辰这天,封山侯萧正表献出北徐州,投降了东魏,东魏徐州刺史高归彦派兵去接收。高归彦是高欢的堂弟。
己巳这天,太子搬到了永福省。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带着一万多援兵来到了城下。台城和援军已经断了联系很久了,有个叫羊车儿的出了个主意,做了个纸鸢,系上长绳,在里面写上诏书,借着风放出去,希望能让援军看到。上面还写着:“谁要是捡到纸鸢送给援军,赏银一百两。”太子亲自到太极殿前,趁着西北风把纸鸢放出去,贼兵觉得奇怪,以为是什么诅咒他们的东西,就用箭射了下来。
援军这边招募能进城送消息的人,鄱阳王世子萧嗣的手下李朗主动请求先挨一顿鞭子,假装犯了罪,叛逃到贼兵那边,这样才进了城。城里的人这才知道援军从四面八方来了,整个城都欢呼起来。皇上封李朗为直阁将军,赏了金子又让他回去。李朗沿着钟山后面走,晚上赶路,白天藏起来,过了好几天才回到援军那里。
癸未这天,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庄铁、羊鸦仁、柳敬礼、李迁仕、樊文皎带兵渡过秦淮河,攻打东府前面的栅栏,把它给烧了,侯景只好往后退。各路军队在青溪东边扎营,李迁仕和樊文皎带着五千精锐士兵单独深入敌境,一路势如破竹。到了菰首桥东的时候,侯景的将领宋子仙设下伏兵攻击他们,樊文皎战死,李迁仕逃了回来。柳敬礼是柳仲礼的弟弟。
柳仲礼这人特别傲慢,看不起其他将领。邵陵王萧纶每天拿着鞭子到他营门口求见,常常要等好久他才肯露面,就因为这事儿,柳仲礼和萧纶还有临城公萧大连结下了很深的仇怨。萧大连又和永安侯萧确闹了矛盾,各路军队之间互相猜疑、提防,都没了打仗的心思。
援军刚到的时候,建康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接,可他们刚渡过秦淮河,就纵容士兵到处抢劫。老百姓这下失望透顶,就连贼兵里本来有想响应官军的,听说这事儿后,也打消了念头。
王显贵献出寿阳,投降了东魏。
临贺王的记室吴郡人顾野王起兵讨伐侯景,二月己丑这天,带兵赶到了。当初台城刚被封锁的时候,那些王公大臣只想着粮食,不管男女贵贱都出去背米,一共弄到了四十万斛,还把各个府库藏的钱帛,加起来有五十万亿,都堆在了德阳堂,却没准备柴草、鱼和盐。到了现在,只能拆了尚书省当柴烧。把草席撤下来,切碎了喂马。草席用光了,就拿饭喂马。士兵们没有肉吃,有的就煮铠甲上的皮革、熏老鼠、抓鸟来吃。御甘露厨里有一种干苔,味道又酸又咸,分给战士们吃。士兵们甚至在宫殿和官署之间杀马吃,还掺杂着人肉,吃了的人肯定会生病。
侯景那边的军队也饿肚子,到处抢掠也没收获。东城有米,够吃一年的,可援军把运粮的路给截断了。又听说荆州的军队马上要到,侯景特别发愁。王伟就说:“现在台城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援军却越来越多,咱们军队又缺粮食。要不假装求和,先缓一缓局势。东城的米足够支撑一年,趁着求和的时候,把米运到石头城,这样援军肯定不敢乱动。然后咱们让士兵休息,马匹也歇一歇,再修缮器械,等他们松懈的时候发动攻击,一下子就能成功。”侯景觉得有道理,就派将领任约、于子悦到城下,上表求和,请求恢复他原来的镇守之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zjsw.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