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寇俊,是寇赞的孙子,他从小就有学问,品行也不错。家里人曾经卖东西,多收了人家五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就说:“为了钱财而丢了品行,这我可不干。”然后就找到人家把绢还回去了。他对宗族里的人都很好,和大家同甘共苦,教育子孙,一定先从礼义方面入手。从大统年间开始,他就说自己年老多病,不再上朝拜见皇帝;世宗很想见他,寇俊没办法就进宫去了。世宗拉着他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向他询问魏朝的旧事;还让他坐皇上专用的车子,当着自己的面乘车出宫,世宗看着身边的人说:“像这样的待遇,只有积善的人才能得到。”
周文育去讨伐余孝劢的时候,皇上让南豫州刺史侯安都随后接应。周文育死了以后,侯安都往回走,碰到王琳的将领周灵、周协往南走,就和他们打了一仗,把他们抓住了。余孝劢的弟弟余孝猷带着自己手下的四千家人到侯安都那里投降。侯安都继续进军到左里,攻打曹庆、常众爱,把他们打败了。常众爱逃到庐山,庚寅日,庐山的老百姓把他杀了,把他的头传了出去。
皇上下诏让临川王陈蒨在南皖口修城,派东徐州刺史吴兴人钱道戢去守城。丁酉日,皇上身体不舒服,丙午日,就去世了。皇上指挥打仗特别厉害,总是能想出独特的计谋,处理政务的时候又崇尚宽松简约,不是军队的紧急事务,不会轻易征调人力物力。他生活很节俭朴素,平常吃饭也就几道菜,私人宴会用的也是瓦器、蚌盘,有点菜肴和果品就够了;后宫的人也没有金银翡翠的装饰,也不设歌舞乐队。当时皇子陈昌还在长安,朝廷内部没有嫡亲的继承人,外面又有强敌,老将们都带兵在外,朝廷里也没有特别有威望的大臣,只有中领军杜棱掌管着建康的宿卫兵。章皇后把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叫到皇宫里商量,决定暂时不公布皇上驾崩的消息,赶紧把临川王陈蒨从南皖召回来。蔡景历亲自和宦官、宫女偷偷准备装殓皇上的东西。当时天气热,要做棺材,又怕砍削木材的声音传出去,就用蜡做了个内棺。朝廷的文书、诏令,都还像以前一样发布执行。
侯安都的军队往回走,刚好到了南皖,就和临川王一起回朝。甲寅日,临川王到了建康,住进中书省,侯安都和大臣们商量,决定拥立临川王继承皇位,临川王却谦让不敢接受。皇后因为陈昌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侯安都说:“现在天下还没安定,哪有时间考虑那么远的事!临川王为天下立过大功,我们必须一起拥立他。今天谁要是不答应,就斩首!”说完就握着剑走上大殿,告诉皇后拿出玉玺,又亲手解开陈蒨的头发,把他推到为皇上守丧的地方,把皇上的灵柩移到太极殿西阶停放。皇后这才下命令,让陈蒨继承皇位。当天,陈蒨就登基做了皇帝,还大赦天下。秋天,七月丙辰日,尊奉皇后为皇太后。辛酉日,任命侯瑱为太尉,侯安都为司空。
北齐显祖准备去晋阳,就把元氏家族的人都杀了,这些人有的祖父是王爷,有的自己曾经地位显贵,都在东市被斩首,连婴儿都被扔到空中,用长矛接着。前前后后一共死了七百二十一人,尸体都被扔到漳水里,后来打鱼的人经常在鱼肚子里发现人的指甲,邺城的人因为这个很久都不敢吃鱼。显祖还让元黄头和其他囚犯从金凤台上乘坐纸糊的风筝往下飞,只有元黄头能飞到紫陌才掉下来,即便这样,还是把他交给御史中丞毕义云,最后被饿死了。只有开府仪同三司元蛮、祠部郎中元文遥等几家没有被杀。元蛮是元继的儿子,常山王高演妃子的父亲;元文遥是元遵的五世孙。定襄令元景安,是元虔的玄孙,他想请求改姓高氏,他的堂兄元景皓说:“哪有抛弃自己祖宗姓氏去跟别人姓的道理!大丈夫宁愿像玉一样碎掉,也不能像瓦片那样保全!”元景安把这话告诉了皇上,皇上就把元景皓抓起来杀了,赐元景安姓高。
八月甲申日,把武皇帝葬在万安陵,庙号为高祖。
戊戌日,北齐封皇子高绍义为广阳王;任命尚书右仆射河间王高孝琬为左仆射,都官尚书崔昂为右仆射。
周朝的御正中大夫崔猷提了个建议,他说:“圣人做事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现在天子称王,不足以威慑天下,应该遵循秦、汉的旧制度,称皇帝,建立年号。”己亥日,周王开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文皇帝,改年号为武成。
癸卯日,北齐下诏说:“民间要是有父亲、祖父假冒姓元氏的,或者是假托收养而姓元氏的,不管过了多少代,都可以改回原来的姓氏。”
当初,高祖追谥哥哥陈道谭为始兴昭烈王,让他的二儿子陈顼继承封号。等到世祖即位的时候,陈顼还在长安没回来,皇上因为本宗祭祀没人主持,戊戌日,下诏改封陈顼为安成王,封皇子陈伯茂为始兴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爪机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爪机书屋!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zjsw.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