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痈总论
大凡人的胸腹部位有十一个募穴。所谓“募”,是各个脏腑阴气汇聚的地方。《灵枢》中说:凡是生内痈、内疽的人,他所属脏腑的募穴部位必定会出现皮肉浮肿,募穴之中还会时常有隐痛;浮肿明显的是痈,隐痛显着的是疽,这就是辨别内痈、内疽的凭证。如今这里只记载了内痈的治法,却没有内疽的治法,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内痈和内疽,它们的病因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病根有浅深的区别罢了。病根浅的是痈,病根深的是疽。如果临床用药时,攻邪与补正的分寸掌握得当,没有不奏效的。至于说募穴有十一个,而内痈只记载了九种病症,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胆腑的形状像一层薄膜,既没有输入也没有输出,胆汁清润洁净,不会生内痈、内疽。至于膀胱,也像一层薄膜,里面只装着浊水,所以古今的医书中,都没有讲到膀胱生内痈、内疽的情况,因此这里也不敢详细记载。虽然如此,中极穴就是膀胱的募穴,现在有人中极穴出现浮肿或隐痛的,所表现出的证候,竟然和小肠痈相同,治疗方法也应当按照小肠痈来处理才好。等待后世的学者留意研究这个问题吧。
验内痈法
凡是遇到体内生痈的人,给他们五粒生黄豆,让其放在口中咀嚼,如果感觉不到黄豆的腥味,就是生内痈的征兆。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m.zjsw.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